姐有个远房表哥在安徽农村土生土长,读了当地的师专,当了几十年的老师。姐问他为啥不逃离,他苦笑着说,上有老下有小,镇上的房子又太贵,有心无力。
我国目前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生活在农村,广大农村有6600万中小学生,将来会成为各行各业的建设者,而他们最初的知识源于乡村教师。这群在最底层、最偏僻、最穷困农村驻守的老师们,点燃了农村的希望之火。
表哥只是全国840多万乡村教师中的一员。姐常想,如果表哥是个单身,也许就有勇气逃离到城里,但他还有可能会因为收入微薄攒不出房钱,娶不上媳妇。真是进退两难。
一位乡村中学老师给姐的单位来信说,今年9月教师归校时,他发现原本只有三十多个初中老师的学校,一次被城里中学通过考试选拔走了九位年轻的优秀老师,十二个班主任一下少了五个,其中本期初三班的几门主课老师全部被选拔走了。因为新老师一时难以到位,竟让整个学校的开学工作陷入瘫痪,也让乡村中学的校长十分纠结——优秀的乡村中学竟然成了城市学校的“育师场”。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姐倒是认为,优秀教师有权利选择工作的环境。姐曾听一位乡村教师说,自己所在学校的学习风气、教学水平都不好,希望孩子能去镇里县里的学校读书——与他有“同一个梦想”的老师大有人在。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课题组完成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指出,乡村教师“中年塌陷”现象较为严重。为何乡村学校留不住优秀的年轻教师?
近年来,政府反腐力度强劲,城市学校从乡村选拔教师逐步走向公开,选拔方式更为公正:注重笔试成绩,不再是进行名为“面试择优”实为拼关系拼权力拼财力的“暗箱操作”,这让优秀教师倍受鼓舞,但也让乡村学校的教育陷入困境,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进一步加剧。
而且,实行阳光工资后,很多教师存在干好干差一个样的心理,学校管理也存在领导不上课绩效领得多,教师课多反而领得少的现象,普通教师的积极性难以得到激发。
农村学校校园环境差,很多设备配置了也用不上,特别是在边远山区,基本还是处于原始的教学状态。同时,很多学校特别是有初中、高中教学任务的学校没有教师周转房,没有较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外地考聘来的好教师干几天就走了,本地教师也是下了班直接回家,没法将更多时间投入教育教学。还有,老师缺少高层次的培训机会,对未来感到迷茫。
姐的感觉是:人要是没有了盼头,生活就会变得没滋没味。
12月初,“爱在史家·百名西部乡村教师北京行”公益活动结束,107名乡村教师经过一周学习培训后成功取得“结业证书”,每位教师还获赠了史家小学老师撰写的《好教育》、《师道》等书籍。不少老师在培训中发现了许多以前忽视的问题,比如应该从更多细节关心学生等。
要想留住优秀乡村教师,应当让他们在生活上有满足感。针对乡村教师工资低、待遇差的现实,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决定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
但据来信老师反映,有的地方出台了边远山区特殊津贴,但也就100元到几十元不等,解决不了啥问题。乡村教师也会算账,城区教师可以校外补课、招收家庭补习学生,一年下来,农村与城区教师待遇悬殊可达到2-3万元,这也造成了不少年轻教师不愿意留在农村。
媒体举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活动自2011年启动以来,4年间共寻找到最美乡村教师30多名,特别关注教师60多名,最美乡村教师支教团体3个。最美乡村教师示范并带领着中国乡村教师奉献在乡村教育的一线,他们的高尚品德感染着周围人和整个社会。最怕是聚光灯闪过,乡村教师又成了被遗忘的群体。
9月初,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根据《意见》,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重点是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有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县(区),重点推动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交流轮岗;没有乡村学校的市辖区,重点推动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向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了,教育部将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校长教师县域内交流制度化、常态化,多种措施吸引和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村小和教学点任教。姐希望部长就是乡村孩子们的“贵人”,早日给他们送去优秀的老师、新鲜的知识。
今年教师节前夕,习总书记在北师大考察时还强调:“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要求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提倡在社会各个领域对教师的优待,特别是对农村教师的优待。总书记一声令下,姐翘首以盼更多关于乡村学校和老师的好消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