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替考还没有结束,辽宁的二级运动员涉嫌舞弊的事情就又上了头条。这些还没有处理完,一些地方中考的体育加分舞弊又被媒体揭露出来。
其实,何止是今年,回顾这些年重要的招考中,哪一次又会缺了招考舞弊的新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教育部门在防范招考舞弊上,可以说已经殚精竭虑,竭尽全力了。先是考前联合公安等多部门的专项打击,要求考生签署个人诚信声明,考试中,考场周边遍布高技术无线屏蔽车,考场内,机场安检设备也用上了,身上一点金属设施都不能有。在身份验证上,又是人工核对照片,又是计算机验证指纹。为了防备在试题上打时间差,晚到1分钟也不让进场,开考45分钟后才可以交卷离场……
我非常反感一些所谓学者,动辄就指责教育部门的制度设计有缺陷,监管不到位等等,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考试能像中国这样严格、严厉了。如果有这方面的竞赛,中国一定会勇夺第一。但如此严厉,为什么舞弊仍然层出不穷?
河南那位替考组织者在宽慰替考大学生时说得很明白:“知道为什么吗?钱,有了钱,你不是也是。如果真出了事情,他们比你还着急,想把你弄出去。”
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钱权交易盛行,整个社会失范是其中的根本原因。中国人貌似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重视教育,当孩子上学成为每个家庭头等大事时,不择手段就成了很多人的惯用手段,舞弊,腐败就必然找上门了,当整个社会失范,没有了底线,教育想出污泥而不染,很难。
正因为此,招考舞弊伴随中国学生,早已经走出国门了,只要有考试、招生,就保不准有中国考生舞弊的身影。
去年托福考试,韩国一次就抓到5个来自中国的替考者,其中一名还是在读博士生。2012年,北美高等教育年会上,最引人注目的主题是“中国式难题”:中国学生成绩单,履历作假。新西兰相关部门2013年也公布,发现来自中国的1000多名学生在申请学校时涉嫌作假。4年前,英国曾因为来自中国学生的成绩涉嫌作假,收紧了签证,处罚了部分学校。
如果说,舞弊只是个别权贵的特权的话,我们坚决打击就是了。一旦这种现象弥漫渗透至社会各个阶层,成为一个社会的习惯意识,那才是最可怕的。
工信部门的一些IT考证,已经是公开叫卖了,最便宜的只有50块钱,考只是形式,交钱才是根本。去年10月的香港SAT考场,考试的举办方与一些考生在考前拿到了当天考试的作文试题,原来是一家培训机构在考场广泛散发利用时差获得的考题,而散播的目的,无非就是想招揽生源:我能提前搞到题!这种拿舞弊作为市场宣传利器的背后,反映的是多数人的追求,作弊已经到了没有任何羞耻之心的程度。
可怕的这不是孤例。在今年内蒙古高考考场,一个考生用手机舞弊被没收,考生竟然一怒之下一脚把监考老师踹倒在地。为什么?因为他很愤怒,而愤怒,正是来自对监考老师严格监考的不满,而从不觉得自己有严重错误。
2013年湖北钟祥三中考点上演了荒唐的一幕,高考结束后,无数考生与家长因为不满监考老师严格监考,没收手机等作弊工具,集体围攻冲击监考老师,两名监考老师被殴打,呼喊声中,教室玻璃被砸碎,老师们只能关紧门,躲在桌椅下。最后,当地政府不得不调来大批警察、警车,老师们才得以平安脱身。而这种愤怒与围攻背后,反映了家长怎样的心态?家长从来不觉得自己违法了,而是愤怒于监考老师太严格,孩子吃亏了。
怎么办?
乱世用重典,毫无疑问,对于此类事件,学校一定要采取最严厉的措施,让学生、家长以及各类人作弊都有成本。试试看,你如果在申请美国学校的过程中作假被发现,你就一辈子也没有到美国上学的可能了。
这种严厉的处罚,不能仅仅是针对学生的,对于其父母,更需要最严厉的约束,让其不敢做,让其有承担不起的成本,这就需要其他管理与司法部门的介入,而不仅是教育部门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改变社会中的失范现象,这需要从每个人做起,而不仅仅是热衷批判别人。
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与社会舆论起着重要引导作用,也需要首先负起责任,弘扬正确的风气与价值观、是非观,而不能为了新闻,为了博取注意力,无原则地、甚至选择性制造伪弱者,无原则地宽容。我至今还记得当年北京科技大学对一个考试作弊学生做出勒令退学的处罚后,一些媒体与舆论对学校的狂轰滥炸,认为“学校处罚太严厉,不应该轻易用极刑”,最后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学校不得不与学生私下协商解决了事。
用经过科学设计的重典,全方位守住社会底线与规范,是治理招考舞弊的关键,也是治理当今中国的关键,否则,招考舞弊毒瘤永远无法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