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7月,清华大学新一批教师续任/解聘工作已经完成。“非升即走”政策是否需要调整、教师评价体系中学生的发言权有多大,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由此看来,引入淘汰机制的大方向虽然是正确的,但倘若,职称评定机制没有与时俱进,也会让教学型人才被逆淘汰。
时值7月,清华大学新一批教师续任/解聘工作已经完成。校方大概没有预料到,方艳华老师的转岗和闫浩老师的离开引发学生热议。“非升即走”政策是否需要调整、教师评价体系中学生的发言权有多大,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7月28日《中国青年报》)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古往今来,教师的首要之义是知识的传递。而如今,我们的大学却喜欢以科研成果论英雄。职称评定、工资晋级都简单地以科研成果划线。北京大学前党委书记曾表示,“北大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北大每个终身教授都是一流学者。”如此一来,造成大学校园里,会讲课的教师少了,挂着专家头衔的教师却越来越多。
其实,“非升即走”只是教育人事改革的“半成品”。教育发达国家通过“分级流动”和“末位淘汰”的人事制度,鼓励竞争、促进流动,优化师资力量。然而,我们只学来了淘汰机制,而职称评定机制却没有跟上。
由此看来,引入淘汰机制的大方向虽然是正确的,但倘若,职称评定机制没有与时俱进,也会让教学型人才被逆淘汰。因此,相关院校下一步要做的,并不是简单的废止“非升即走”,而是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平衡教学与科研在职称评定中的权重,让教学型人才也能在大学中找到自己的舞台。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平衡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薛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