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秦亚青评清华教师被清退事件:社会流动是进步

2014年07月29日16:15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7月29日电(记者贺迎春) 近期,清华大学外语教师被清退事件引发的“教学与科研孰重孰轻”争论持续发酵。外交学院党委书记秦亚青今天上午在人民网访谈时表示,“观念要有变化,我们充分发挥每个人之长,这个长可能是在不同的平台上实现。”

媒体报道,今年4月,清华大学决定不再续聘外文系讲师方艳华后,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毕业生、共计50多封4万余字的请愿书,希望将这位“因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导致科研成果不足”的老师留在教学岗位。目前,方艳华已与校方达成一致,转岗为职员。

据悉,1993年,清华开始试行的人事改革制度中规定,讲师、副教授在规定时间内学术成果不足以提高职称,应自行走人,即“非升即走”,后来调整为“非升即转”。

秦亚青说,“如果我作为一个大学的行政领导,我首先希望是教学科研都强,两手都要硬。因为科研强的人,他会把这些好的科研成果用在课堂上。我们确实现在有些老师科研能力很强,但是教学弱一点,有些老师教学强、科研弱一点。到底我们怎么取舍,各个学校的评审都有很多制度规定,总体来讲是平衡。但是如果只有教学,没有科研成果的老师,很多时候确实会遇到很大的挑战,甚至下岗。”

秦亚青认为,清华、北大等校制定的政策,本身他们的目的、出发点是为了鼓励竞争,是为了使中国的一流大学生有一流的老师来教他们。一流的老师就表现在他的整体素质不仅仅是一个方面,这些年看下来,所有好的老师,他的整体素质是好。往那里一站,就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印象。

秦亚青指出,像美国哈佛大学就是这种政策,鼓励教师流动。如果在一个研究型大学,他的基本方面觉得做得不是特别好的话,他可以到一个教学型大学去,他做得可能非常优秀,甚至是一流的教授。

“社会流动是进步,我们不能把人拘死于一个地方。这个学校要求是这样,你不能完全符合要求,到另外一个完全符合实现你价值的地方去,社会进步就快了。” 秦亚青说。

(责编:贺迎春、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