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再难的题也要解
北京市的义务教育能否均衡、公平,备受关注。北京市的教育生态特殊,也是有目共睹。北京市教育制度的设计者面临的难题可谓不小。
怎么办?究竟该如何破解多年来的择校顽疾?
或许今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并非尽善尽美,但释放出的两个信号令人欣慰。一个是信息系统。通过“铁面无私”的信息系统来完成信息的校验、采集和流转,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信息作假和信息瞒报,努力将“人情”挡在门外,不能不说,北京市这次做了扎扎实实的努力。信息系统是不懂得所谓“人情世故”和“人情练达”的。用系统,堵住“人情”的后门,让入学公平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孩子,这样的制度设计,必须有。
第二个是,通过学区制、九年一贯制、深度联盟校等方式,不是让学生就近就“拉倒”,还得就近上好学校,接受真正优质的好教育;不是简单地堵和禁,而是从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数量入手。这是好办法,也是根本之道。
当然,同其他义务教育阶段均衡的区域比起来,北京市还有很多努力要做。但只要努力了,就会让普通人家孩子多一分上好学校的可能。而当这样的可能性越来越多,教育公平就能真实可期。
《人民日报》(2014年07月25日 12 版)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