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当热闹散去 留守儿童活动站的无奈冷落

2014年07月23日09:08    来源: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当热闹散去……留守儿童儿童活动站的无奈冷落

   李开照在汶上县刘楼镇唐庄留守儿童活动站陪孩子们读书。因为缺少人员,他独自一人坚守在活动站。记者 陈玮 摄

  聊城市高马社区留守儿童活动站设施齐全,但来此活动的孩子不多。记者 谢晓丽 摄

  为了方便孩子们和父母交流,汶上县刘楼镇孔庄村留守儿童活动站给电脑装上了摄像头。记者 晋森 摄

   近几年,随着我省一些市县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留守儿童活动站也在一些县镇乡村不断建立,这不仅给留守儿童们提供了共同的聚居地,还让他们在一起互相陪伴,弥补亲情的缺憾。

  可当成立之初的热闹逐渐散去,这些大多驻扎在乡村的活动站,日渐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由于缺少经费和师资,很多设施无法更新,活动被迫中止,甚至因为没有人员看管,一些活动站长期关门。

  对于留守的孩子们来说,在失去一个聚居地的同时,他们渴望关爱和亲情陪伴,也成为了奢望。

   孤独的孩子 有了新去处

  7月17日,济宁市汶上县刘楼镇孔庄村留守儿童活动站,8岁的小秀和七八个小伙伴正追逐嬉戏,其他的孩子,有的安静地坐在桌边看书,有的三五成群在踢毽子。

  孔庄有103名儿童,其中48个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小秀和小伙伴们就形成了村里为数众多的留守儿童群体。针对他们,去年5月29日,汶上县建成刘楼镇孔庄村留守儿童活动站,标配了电视、电脑、图书及文体器材等,计划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和节假日开放,组织留守儿童在这里从事文体活动,并定期对他们进行书法、绘画等培训。

  活动站刚开放,小秀就在这儿认识了自己最好的朋友王佳,她们喜欢玩站里的七巧板和跳棋,这些她们在家里从没有接触过。

  小秀的母亲在外打工,父亲在济宁市开出租车,经常不回家,而王佳根本不知道父母在哪儿打工,只知道过年才有机会见到他们。

  在我省,不少留守儿童集中的村庄、社区和小学,都先后建立了留守儿童活动站。自2008年以来,聊城市共设省、市、县级留守儿童活动站22所,单是鱼台县,就有20所留守儿童活动站。

  小秀喜欢留在活动站,这里有很多小朋友,也不会有人问她爸爸妈妈去哪儿了,因为大家都是留守儿童。而回到家里,没有人说话,也没有玩具。“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就是想让他们不孤独。”刘楼镇纪委书记宋亚涛说。

  在刘楼镇唐庄留守儿童活动站,十几个孩子围着一张桌子看书,镇上小学教师李开照给他们讲课。正逢暑假,这种针对孩子暑假作业进行的课外辅导,帮助解决了不少留守儿童的看护难题。在聊城市莘县大王寨镇,奶奶很放心地把小健送到活动站,因为父母长期不在家,小健迷上了电脑,连作业都不写。“到了活动站,有老师盯着,孩子不敢太贪玩。”

  宋亚涛说,活动站一直在招募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定期与留守儿童谈心,给他们辅导功课,“从情感上关怀他们”。

  济宁市安居镇胡营小学校长褚国新认为,这样的活动不仅帮助了孩子,还增强了教师的凝聚力。2011年,“集善之家”在胡营小学成立,这个利用“关爱农民工子女——集善嘉年华北京2010”慈善晚宴筹集的善款在我省落地的公益项目,旨在帮助留守儿童在这里度过课余时间。

  “我们这个学校原来破破烂烂的,成绩全镇倒数第一,老师思想涣散,集善之家凝聚起了一批想干事、有爱心的老师,愿意为孩子们做一些事情,确实转变很大。”褚国新说,还有很多爱心人士不断到集善之家献爱心,期待集善之家能在更多乡镇学校开花结果。

下一页
(责编:白冰(实习生)、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