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一所留守儿童学校的十年坚守 353名学生只9位老师【2】

2014年07月22日15:04    来源: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一所留守儿童学校的十年坚守 353名学生只9位老师

   放假有的孩子难回家就跟着校长蹭饭吃

   刘传玺不止一次想把每学期600元的生活费涨到700元,他想拿多出来的100元给孩子增加营养,其实这100元摊到每个月里,数字已微乎其微,但他仍然犹豫一番后放下,放下又有些后悔。

   这所成立于2004年的留守儿童学校,从建校伊始就艰难求存。校园曾被用作养鸡场养猪场,而之前菏泽市也没有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探索,成立当年,刘传玺只招到38个学生。

   不过学生数量的迅猛增加很快就远超刘传玺的想象。随着当地人外出打工越来越多,被送进来的孩子一度达到400多名,生源也不再局限于附近村庄,还有远在巨野、鄄城、济宁、枣庄的留守儿童。

   这几天,一位扬州的父亲不断给刘传玺打电话,希望把儿子送来,“给多少钱都行,只要你能把孩子看好,我在广州打工,管不了他呀。”这让刘传玺很为难,他想不通,怎么短短几年,大人们就都出去打工了,留下孩子没人管?

   刘传玺接收过鄄城县的一名留守儿童,孩子叫张称心,来的时候10岁,爷爷刚去世,父母在陕西山区修房子。妈妈把称心送来时,只留下500元钱,然后一个学期都没再来过。别的孩子在学校一住一星期,而张称心一住就是一学期,周末学校没人了,他就跟着刘传玺一起吃饭,刘传玺有事,他就跟刘宪喜搭伙。天寒地冻,刘传玺需要自己花钱给称心买衣服鞋帽,小贩就开玩笑:“刘校长,你又生了个儿子呀?”刘传玺只能笑笑。

   整整一年,只有到了春节,母亲才来接称心回家团聚。平日里,张称心就这么跟着两位刘爷爷生活。有一天,刘宪喜带着他去参加乡亲的婚宴,吃完饭后不见了称心,刘宪喜急坏了,和刘传玺一路喊着寻遍了村里才找回来,原来称心吃饱饭自己溜出去玩了。从来不打学生的刘传玺,忍不住朝称心屁股上狠狠扇了一巴掌,然后哭了。

   照顾这些留守儿童,是责任,也是良心。这分良心沉重到刘传玺每次接起家长询问入学的电话,都会好一阵难过,不敢轻易答应。

   刘传玺曾想过办一个远路程留守儿童班,面向全国招生,平日里有专门的老师负责管理学习、生活,周末则领着孩子在菏泽转转,但经过这十年的坚守,他觉得这个梦在现实中太难实现了。

   设12个兴趣小组来填补孩子们的空虚

   傍晚,一排排学生从刘传玺眼前走过,去食堂吃饭。“你仔细看看,低着头的都是家里好长时间没打电话的,跑得快的都是家人最近刚刚来送过东西的。看得久了,这些就都明白了。”

   刘传玺说,“老师们甚至那些大学生们都知道,跟这些孩子打交道需要非常细心,有时候一点疏忽甚至一个眼神,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

   学校食堂写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珍惜粒粮感谢亲人养育恩”,而原本写的是“珍惜粒粮感谢父母恩”。有一天,刘传玺骑车外出,突然想到孩子们吃饭时看到“父母”两个字,可能会掉眼泪,他赶紧回来把“父母”换成了“亲人”。

   一举一动皆可能触痛的敏感,无处不在小心翼翼的安慰,是这所留守儿童学校的感情基调。

   最让刘传玺骄傲的,是留守儿童学校这些年设立的兴趣小组,十年来,已经从最初的几个扩展到了12个,包括武术、乒乓球、滑冰、舞蹈、电子琴、葫芦丝、小提琴、歌唱、象棋、秧歌、美术、篮球等。每个孩子入学,都必须报一至三个兴趣小组。至于兴趣小组的老师,舞蹈和美术老师是从外边请的,武术老师是从民间请的,这个不难做到,秧歌老师和打鼓老师是附近村里的,还有的老师是刘传玺的朋友,被他连请带拖弄到学校里,无偿授课。

   “有了兴趣爱好,就能把他们的空虚填满,小孩就不会厌倦学校、思念亲人,不会觉得孤独,会快快乐乐地学习,健健康康地成长。”刘传玺的想法很简单。

   何中航是个孤儿,父亲7年前得癌症去世了,母亲2011年打工时从楼上掉下来摔死了,是开出租车的姑父把他送到了留守儿童学校。跟着姑父时,10岁的何中航就跟着一帮社会青年“混江湖”,后来进了留守儿童学校,第一个星期,一句话不说;第二个星期,不上课;第四个星期,跟老师提出退学。有一天,学生们都去吃饭,只有何中航不去,刘传玺问他,何中航说没钱了。于是刘传玺递给他30元钱,何中航当时就哭了。后来他报了学习大鼓的兴趣小组,慢慢有了兴趣,还专门去北京参加过表演。据说在北京表演舞蹈剧时,他刚说完一句台词“爸爸你回来吧”,下面的观众都哭了。而何中航的变化也越来越大,走路开始昂起头,性格也开朗了很多。

   在留守儿童学校,还流传着一个笑话,一个学生参加菏泽市的剧目排练,一星期时间,因为天天住宾馆吃自助餐,整整重了10斤。

   这几年,定陶县留守儿童学校的学生多次去北京、济南和菏泽市区参加艺术展演,名气也越来越大,而孩子们在这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里,也收获了幸福、信心和快乐。(记者 张洪波 景佳 实习生 付晓晓)

上一页
(责编:郝孟佳、熊旭)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