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申论答题切忌“急”。下笔之前,做足准备,打好草稿,会事半功倍。
做足准备,就要审清题意。审清题意要完成确定题型、资料范围,明确要求等工作。
确定题型是第一步,也是比较简单的。题型主要有概括、分析、对策、公文、作文。前三种题型在识别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一般来说,题干中会有相关的字眼,比如出现“概括”、“归纳”字眼可以定位为概括题,有“分析”“观点明确”等字眼为分析题。实际上,题型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概括题,有概括问题、原因、对策;分析题,有分析问题、原因、对策。概括题需要概括;分析题需要概括,也需要分析;对策题需要概括,也需要分析。所以,确定题型有时候并不容易。但是确定题型并不是目的,主要明确答题时概括更多还是分析更多。
确定资料范围主要看题干,通常会有“根据”“依据”“结合”“给定资料中提到”等表述。“根据”、“依据”,那么资料范围主要是题干中提到的材料。“结合”,资料范围以题干中提到的材料为主,可能会涉及其他资料。“给定资料中提到”,可能需要阅读全部资料。如果审题时不注意,漏读了材料,就会导致答案要点不全,失去采分点。
题目的要求也包含很多信息。如果要求“全面”、“准确”,那么就要尽量用资料中的词语,是一种归纳的思维;如果要求“观点明确”,那么就要结合自己的思考,需要一定的发散思维。
以2013年国考申论省级以上第二题为例:“我国有不少地区在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果你是某市负责地方文化保护工作的人员,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3”,概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10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从这个作答要求中,要至少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这是概括启示的题目,要从给定资料中提取对策;第二,阅读范围是给定资料3;第三,要求全面、准确、简明,说明用词尽量源于原文,使用短句概括;第四,字数要求少,说明答案不必概括案例,直接提出对策即可。
审清题意是答题的第一步,是很关键又很容易被忽视的一步,希望能引起考生的重视。
(来源:华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