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揽2014年高考省文理科状元摘15连冠 造就其他地区“教育黑洞”
“2014年高考成绩揭晓,包揽省文理科状元,以绝对优势摘取全省15连冠……”23日,在素有“高考巨无霸”之称的河北衡水中学的官方网站上,一张大喜报格外耀眼,引来无数“羡慕嫉妒恨”。“超级中学”风光无限的背后,却是普通中学的“一地鸡毛”。
“超级中学”
状元摇篮还是“血汗工厂”?
“9人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名,6人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名;67人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0名,51人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0名。”衡水中学的喜报显示,该校今年高考文、理科600分以上2897人。一本上线率86.6%,全省第一;一本上线人数全省第一。
是什么造就了如此傲人的成绩?记者对衡水中学进行了探访,一些学生对记者讲述了他们的作息时间表:5时30分就要起床洗漱早操,直到22时10分必须熄灯睡觉,一天的时间几乎精确到秒。
这一举全市之力打造的“超级中学”却惹来争议声不断,其“掐尖”行为更饱受社会诟病,被指影响教育均衡。
一些来自“超级中学”的学生,他们对学校的感恩真诚而朴实,认为这样严酷的应试训练增加了农村学生的升学机会,有何不好?也有人认为,某些“超级中学”通过半军事化管理塑造“吃苦精神、严格要求、追求卓越、追求成功”等人生态度,这本身就是素质教育。
“黑洞效应”
教育GDP
破坏教育生态?
名校辉煌背后,一些普通学校却在生源和声誉方面深陷尴尬,甚至面临生存危机。“原来县里的中学每年都有一些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可是近年来,优质生源都跑到衡水中学去了,老师们费很大的劲,都培养不出一名清华北大生。”谈起超级名校的“黑洞效应”,河北一位基层教师深有感触。
如此“黑洞效应”正在从衡水的高中教育波及基础教育。正在衡水五中读初二的一名学生两年前将户口从邢台南宫迁到了居住在衡水市区的姑姑家。“只有把户口迁过来,才能在衡水五中读初中,最终才有可能不花钱考进衡中。”这位学生母亲直言,抱有同样想法的家长并不在少数。“至少有一半学生是从外地迁来的。”
一些教育专家表示,把优秀教师、优秀学生集中到一两所学校的做法,破坏了地区整体的教育生态。“竖起一杆旗,倒掉一大片”,都证明了“超级中学”现象不科学、不可取。
“锦标主义”
“超级中学”风
是否该喊停?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超级中学”之所以出现,与地方发展教育的“锦标主义”功利思想及教育利益有关。这不但导致当地高中畸形发展,也加剧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
“办少数几所‘超级中学’,不是中国教育的出路,既加剧应试教育竞争,也妨碍义务教育均衡,更滋生教育腐败。为此,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鼓励高中多元发展、平等竞争出发,我国应叫停‘超级中学’的建设。”熊丙奇说。
一些学生家长也表示,“状元”、进名校的学生集中在一所高中,这会堵死当地学生的求学路。如果自己的孩子进入薄弱学校的话,会觉得自己没有前途,进而放弃学业。
教育部表示,中国基础教育已进入促进公平、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必须更加重视按教育规律办事,必须合理控制学校办学规模,必须尽快消除“超级学校”“超大班额”现象。(记者李伟、黄安琪、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