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留学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_最权威的留学信息>>独家报道>>留学生杂志

外企金领禹风:不要用有限的生命做空洞的事情【2】

2014年04月22日10:09        手机看新闻

多次上演“变形记”

相较于当企业高管时拥有对旅行“说走就走”的保障,《留学生》记者对禹风如今无业的选择有些疑惑。“现在是没有收入的,作为一个人不可能没有害怕,以前的生活很稳定,但是我把它扔掉,这当然有恐惧。”禹风对现在与过去物质生活上的落差感受很真实,他对此并不讳言:“我必须一边争取时间写作,一边想办法Makeliving(谋生)。但现在赚钱比以往困难很多,而且没有保障,要想着这个月的钱怎么筹集,怎么解决。有人请我写东西,许诺付多少报酬,做了很多研究,写了一大半钱也没有拿到过。永远它都在眼前,但永远不知道别人到底给还是不给。”

“赚钱和写作当然没有孰高孰低,但是,高收入?”整个采访过程中,禹风却始终没松口承认外企是一个拥有高收入的地方。“这个很难讲,我反对用高收入来概括在外企工作状况,这实际上是一个误读。”他举了一个例子,某美国跨国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去年年报披露其年收入高达1600万美元,“和他比,我们一粒米都算不上。”

好像总是走到一片开阔的平地却又转入一条曲折的小径,离开外企,并不是禹风第一次上演的“变形记”。

上个世纪90年代,新闻系毕业的禹风在一家纸媒负责新闻采写,1993年代表报社赴日采访七国峰会,1996年考取德国亚欧记者交流的机会,在科隆《德国之声》开《中国记者看欧洲》专栏。“我是怀揣着得普利策奖的理想当了记者。”禹风说11年的新闻生涯突然让他意识到,这里只有韬奋奖:“这个落差让我想要重新选择,但这并不是一种无奈,我宁愿重新开始,也不愿意继续呆下去。”2001年,他选择了辞职。

“辞职后很多人跟我说,你从一座小山的山顶上仰望一座高山,想去那里只能先下山,也许下了山就再也上不了山,但我当时觉得风险是可以承担的。”那年禹风33岁,赴法国索邦大学学习法语,全身心地当起了“大龄留学生”。2003年他考取巴黎高等商学院MBA。为期16个月的MBA学习结束后,他接受了一家美国大型跨国公司驻北京的工作,担任该公司中国区公共事务与政府事务总监,顺理成章回了国。

禹风对《留学生》记者说自己对外企并没有留恋,这不过是人生路上一座使人好奇的码头,通过它才能增长阅历:“我觉得该学该理解的都够了,再做长时间,在生活经验上没有太多长进,换一个地方也增长不了太多。”同时他也承认有一点是外界所不能体会的:放弃报社和放弃外企,对个人是很大的挑战。“真正的困难不在于离开,而在于选择了一种没有保障的生活方式。”他说。

选择巴黎 那很正常

留学生:当初为什么选择留学巴黎,并且弃文从商?

禹风:这有一个小插曲,我本来准备沿着新闻这条路走,最开始申请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研究生,教授打电话来问:将来毕业之后能用非常优秀的英文写作吗?为主流的媒体撰稿?他提醒我慎重考虑,如果认为将来可以达到这个水准,那就录取我。我想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不能解决,他的提醒很及时。随之而来的失落感是觉得新闻这条路走到头了,怎么办?过去工作还有一些资源,那就带着这些资源去读MBA,再后来到外企去发挥。实际上改换了视野方向,变成一个实用性的选择。去巴黎首先是因为我更喜欢欧洲,有哪个地方可以和巴黎相比呢?

留学生:留学生活有难度吗?

禹风:刚到巴黎第一个新生欢迎会上,大家都一堆一堆在说话,我从来没有学过怎么走过去加入一场谈话,一开始就遭遇了困难。中国人是这样,生怕讲错一点面子都没有。但在这里你的价值就是把你的意见说出来,对错是另一回事,而中国同学和日本同学总是最含蓄,这一点必须改变,否则就无法生存。 MBA读得很辛苦,每天只有五六个小时睡眠,其他时候就拼命啃法语课本、英语课本,加上我是文科生,很多东西都是从头学起,包括基础的财务课、金融课。一些同学已经做过很多实务工作。我学得比较好的是项目管理,法国老师当时给我很高评价。但整体来说,在异国的高等学府里,我并不是出类拔萃的学生。能够跟上节奏我就成功了,后来成绩也比平均分高很多,好不容易。

留学生:学习过程中,外国同学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禹风:印象深的是法国同学,学习没有任何虚荣的成分,是为了技术而学习,只是为了明确这个东西如何运作,然后再落实到工作当中。每个人的思想方式都这样,整个法国都是一个学术氛围很浓的国家。而且法国人喜欢充分交流,经常会互相打断的,但说的都不是废话,只是为了探讨。

留学生:读MBA期间受到的启发是什么?

禹风:所谓的敬业精神,做事一定要心无杂念,要无限地认真才能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所以现在为了写小说,我要把工作辞掉,让自己沉静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另一点很重要的是职业精神,用中国人现在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打个比方,假如一件事并没有钱赚,在决定不做之前,你还是全身心地去做,这就是职业精神。职业精神的原则和职业道德有关,所以我觉得有职业精神首先要保证你是一个有道德有品位的人。我们往往差的不是职业精神,是道德。我33岁时在巴黎受到的教育肯定会影响我一生。在这点上,它给了我一个标范。

留学生:毕业之后有没有考虑过留在巴黎工作?

禹风:想过,但还是语言的问题,假如法语不能说得跟法国人一样好,工作上很难做相当于你本身能做的水平。虽然我很喜欢巴黎,但本来就应该回国,如果只是因为国内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移居他国,你会迷失的。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荣志卉(实习生)、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