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留学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_最权威的留学信息>>独家报道>>留学生杂志

专访意大利语同传第一人张密:坐上无法停止的列车【3】

2014年04月02日17:15        手机看新闻

张密与意大利大使馆文化处文化参赞史芬娜教授亲切交谈。

 

“同传第一人”

尽管翻译事业是张密人生的一座丰碑,但是她反对记者的“您是意大利语翻译第一人”的说法,并为此纠正道:“我顶多算个‘同传’第一吧。”

作为中意两国交往的直接参与者和见证者,张密常年活跃在经贸、金融、法学、科技、农业、环保、文物等方方面面的会议和活动中。她参加过中欧经济部长会议、中欧农业部长会议,中意政府委员会和中意经贸混委会等官方重量级会议并担任翻译,来自非官方的会议和交流活动的邀请函更是不绝如缕。

意大利语同声传译行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第一人便是张密,谈及她是如何率先从笔译转型到口译时,张密说:“因为我脸皮厚,不怕说错,说错也不怕人笑话”,说完她自己笑开了。

张密坦言自己能从教室的讲台登上同传的舞台,还有一件趣事。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从意大利引进了《最美丽的妻子》等一批著名电影,当时国内观众对于电影的热情空前,孰料这批意大利影片只有原声对白,没有中文字幕,张密便被请到放映现场当翻译,她站在屏幕旁,拿着话筒,面对着人山人海的观众,逐句将片中对白口译出来,十几部片子放下来,着实让张密“模拟”了一把同声传译。

接下来的几次中意双方的会议,让张密逐渐找到感觉,等到意大利语同声传译行业开启时,她淡定地踏入这扇门,迈着坚定的步伐,越走越远。

20多年过去了,尽管学习意大利语的中国人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可是同声传译人才缺口较大的状况仍旧没得到显著改善,谈及原因,作为意语教学者的张密诚恳进行了自我批评:“这首先反映了我们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其次,她认为,“更多同学是被这种即兴的翻译形式吓退了,不敢尝试,自己把自己挡在了门外。”

这个话题,勾起了张密对她的学生夏江的回忆,夏江毕业于对外经贸大学意大利语系,在张密的带领下进入了同传行业,是近年来意语界最优秀的人才之一,却不幸于2012年患上胰腺重症逝世,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就此陨落。

师生二人感情深厚,如同母子一般,在其治疗期间,张密曾多次探望,并号召以意大利语界为主的社会人士为其筹措捐款180万元,对于他的逝去,张密十分惋惜:“感到心痛,不仅为我失去一个好学生,也为意大利语界失去一个优秀的翻译人才。”

LEARNING BY DOING

翻译的这条道路上,有的人在思考“如何开始”,还有的人在纠结“如何结束”。

张密说,不少学生来向她讨教,若打算以后从事翻译工作,该做什么准备?张密的标准答案总是:“Learning by doing(从做中学)”。她认为,好的翻译都是锻炼出来的,语言底子、文学修养和专业知识都不是问题,统统能够在实践中弥补。

“若说我们当时是‘越野’,现在顶多如同在大马路上行驶了”,张密用开车来形容两代人从事翻译行业的难易程度,她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翻译工作消除了不少客观障碍,所以“如何开始”的问题,根本不应该成为问题。

但是“如何结束”对她来说,却是个难题。

人生犹如攀登,有的人在回头望时,找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便不自觉地停下脚步,驻足欣赏起半坡的风光,张密说她很少回头,望得更多的是前面更高的山峰,做一个匆忙的赶路人。

可以说,除了身体原因,没什么能让爱忙活的张密消停下来。2013年1月下旬,一向身体健康的张密,竟然在体检中被发现胃部出现肿瘤,庆幸的是这个“癌宝宝”发现及时,在未扩散之前,利索的张密立即约好医生在2月份进行了手术,结果连三个月的复查期都没过,便在5月飞往意大利参加威尼斯文化节去了。

自从担任欧美同学会留意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职务以来,张密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如同坐上无法停止的列车,车轱辘在走,我怎能下车?”张密给记者形容她无法停止工作的感觉。

“那您是从没想过要下车吗?”记者追问道。

“有想过,拿同传来说,我60岁的时候就决定不干了,结果怎么样,到现在还干着。”张密笑着回答,“现在还不是下车的时候,希望长江后浪推前浪,意大利语界出现越来越多的人才来接班,我们才能安心卸下肩上的担子。”

来源:留学生杂志

上一页
(责编:荣志卉(实习生)、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