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测试的笔试结束,一名考生前几天摔伤了脚,拄着双拐在家长的搀扶下走出考场。(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昨天,来自全国各地的252名贫寒学子齐聚清华园,参加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测试。这是清华首次为“自强计划”考生单独命题,旨在更好地结合贫困地区考生的教育背景,考查他们的自强精神和发展潜质。笔试内容与高考题型类似,但难度更大。面试除时事热点外,还涉及学生自身经历,预计会有超过50名学生获得清华大学的认定。
初审:八里挑一
从2011年起,清华大学面向全国59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推出“自强计划”。过去两年,累计有近1000所中学提出申请,有50名学生顺利被清华录取。
今年,清华扩大“自强计划”的实施范围,面向832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的中学招生,还首次将所有乡镇农村中学纳入其中。
据清华大学招办统计,共有2945名考生申请清华等六所大学的“自强计划”,超过四成考生通过至少一家高校的初审。其中,申请清华的考生近2000人,他们来自全国31个省份的1000余所中学。最终有252名考生通过清华的初审,初审通过率约为八分之一。
通过清华初审的学生中,超九成为农村户籍,有11人来自乡镇农村中学,120人来自西部省份,还有56人为少数民族考生。
测试:难于高考
针对农村地区学生的教育背景,清华今年首次设计单独的笔试和面试题目。其中,笔试考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面试的重点不是测试创新潜质或综合素质,而是考查学生真实学习、生活情况以及是否具备自强精神和发展潜质。面试专家组主要由多年致力于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的教育专家组成。
昨天上午的笔试一共持续了3个小时,语文、数学、外语每科各100分。语文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英语主要是单选题、汉译英和阅读题等,数学则是5道大题。据考生反映,考题都是平时训练的题型,没有怪题和偏题,但难度比高考大。陕西安康紫阳中学的小陈告诉记者,数学题特别难,涉及椭圆、三角函数和方程式等,有两三道比高考最后一题还难。记者问到的四五位考生都说数学没有做完。
此外,语文卷中,文言文阅读材料与墨翁有关,现代文阅读是一篇评价秦始皇的文章,让考生回答“为什么说孟姜女不该哭长城”。
下午的面试题也贴近考生生活,大多数人都表示有话可说。如让学生谈谈“如何看待春运‘一票难求’现象,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如何看待社会公平?”等。考官还结合考生的申请材料,提出一些与考生自身经历有关的问题,比如问考生家乡的特产是什么。来自湖南湘西的小王被问到的题目是“经历过什么困难,如何克服”。他向面试官讲起自己跟着打工的父母在海南求学的故事,当时,他们住在一个碎石厂,碎石机噪音很大,学习受到影响,他就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闹中取静地学习。
认定:降分录取
参加完笔试和综合面试之后,专家组还将对拟认定考生进行实地考察。届时,由清华的专家教授、纪委干部等组成的考察组,将深入农村、山区,与中学师生、家庭成员、亲友乡邻等交谈,从思想品德、家庭状况、成长经历、特殊事迹等方面,对候选人进行实地考察。
最后,清华将综合材料审核、笔试、综合面试和实地考察的情况,对考生进行认定。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表示,今年认定规模比去年扩大,通过初审的252名考生中,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将获得不同程度的录取优惠,最高可降60分录取。据此测算,最终通过“自强计划”者将超过50人,结果预计3月份公布。(本报记者 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