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題:
【答案要點】
共性問題:遺址荒廢敗落,設施、遺物破壞嚴重。
原因:一、人員不足,經費有限,抗戰遺址僅留人看守。二、抗戰遺址年久失修。三、交由私企管理,管理工作不到位。四、制度不完善,實質性開發和保護工作難以開展。
第二題:
【答案要點】
1.國家和政府對搞戰遺址保護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研發抗戰影像地圖,除了傳統地圖外,還制作了電子地圖。
2.綜合利用與保護開發抗戰遺址。建設抗戰遺址文化公園,將其與拆危建綠環境整治結合起來。
3.抗戰遺址對外開放,建設抗戰類博物館、抗戰遺址文化交流基地。
4.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抗戰遺址保護。
5.開展抗戰歷史研究,出版相關書籍。
6.聯合部門編制抗戰遺址定點定位規劃,將抗戰遺址納入城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
7.加強抗戰遺址保護方面的立法。
第三題:
【答案要點】
1.還原歷史,解疑釋惑﹔
2.讓人們重新認知英雄、了解英雄事跡,並發動更多人參與到捍衛英雄形象的反擊戰中﹔
3.壓住了歪風邪氣,弘揚了正能量﹔
4.守護了敬畏歷史、崇敬英雄的最基本價值底線﹔
5.守衛“精神上甘嶺”,讓人們抬起頭來,仰望英雄。
第四題:
【參考例文】
捍衛史實 傳承發展
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曾經以獨特的中華魅力走向世界巔峰,也曾經因外族侵略而身處亡國滅種的絕境。泱泱中華有著太多的寶貴經驗值得傳承,也有著太多的歷史教訓需要吸取。新形勢下,全體國民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征途上昂揚奮進。此時,如何肩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擔當,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肩負歷史使命,要保護遺址,銘記歷史事實。忘記歷史的民族沒有未來。歷史遺址是歷史的物質載體。大明宮遺址見証了東方農耕文明發展鼎盛時期大唐帝國的文明水平及其禮制文化特征,見証了唐之路鼎盛的重要推動。抗日戰爭遺址則承載的是民族危亡之際,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民族團結意識,是不畏強暴、敢於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忠實傳承和合理利用歷史遺址能夠讓歷史歷歷在目,讓歷史精神代代相傳。新形勢下,保護歷史遺跡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手段,讓人們能夠更加便利地了解歷史遺跡,銘記歷史事實﹔要通過設立文物保護單位和相關保護政策為遺址的保護形成支撐體系。
肩負歷史使命,要弘揚正氣,捍衛英雄名譽。網絡時代是言論自由的時代,有些缺乏道德底線的網民便利用這一“便利”條件,肆意抹黑英雄,歪曲歷史人物形象。從“邱少雲舉炸藥包犧牲違背生理學”到“黃繼光堵搶眼不符合科學”再到“在武力脅迫下,鄉親們顫抖著,鍘死了劉胡蘭”的胡編亂造,對於英雄人物的“戲說”似乎成為了一種時尚,成為很多人茶余飯后的談資。英雄形象是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的代表,可以使人們銘記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可以激發現代人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對於歪曲英雄形象的惡劣行為要通過社會輿論予以強烈譴責,要通過法律法規的形式進行懲罰約束,把傳承英雄精神凝聚為社會共識,形成社會主流價值觀。
肩負歷史使命,要立足本職,貢獻個人力量。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個人之於社會猶如生命體的細胞,社會的發展需要匯聚每一個人的力量。身處基層的民眾,立足於本職崗位,做好本職工作,擰好社會每一個角落的螺絲釘,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為中國夢的實現切切實實的貢獻好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天的幸福生活源於歷史,明天的和諧社會更要傳承歷史,銘記歷史事實,弘揚英雄精神,以昂揚的精神肩負起歷史使命,以過硬的品質肩負起歷史擔當,是新時代中華兒女的光榮職責。
來源: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