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公務員熱在大學生中持續升溫時,有一群大學生夢想著去一個更高大上的平台當公務員——聯合國。在聯合國或其他國際組織中工作的人員,被稱為國際公務員。
近日,第五期中國國際公務員能力建設培訓班在浙江大學舉辦。來自北大、清華、浙大、港大及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67所國內外高校和機構的160余名學員,在浙大開始了為期10天的培訓。
中國聯合國協會(下簡稱聯協)副處長張毅說,在國際事務方面,我國長期面臨高素質人才儲備不足的問題,“人才短缺成為制約中國提升國際影響力的主要因素。”
以聯合國為例。聯合國的職位分配由3方面因素決定:職位總數的40%平均分配給每一個會員國﹔55%按各國繳納會費比額分配﹔5%依會員國人口按比例分配。
他說,中國目前繳納的會費已經上升到5.1%,相應的員額幅度為119到161人。但事實上,中國在聯合國的任職人數隻有71人。
浙大外語學院副院長李媛說,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已被納入浙大綜合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也是剛剛啟動的浙江大學教育教學大討論外語學院的核心主題之一。
王濤介紹,內部招聘、外部招聘以及初級人員競爭性考試是國際公務員招錄的主要方式。
聯合國青年專業人員考試(YPP)是聯合國招募初級業務官員的方式之一。考生年齡限定為32歲以下,本科及以上學歷。
1995年以來,中國政府協助聯合國在華舉辦過5次此類考試,總計報名人數超過18000人,其中隻有近100人被聯合國錄用。
考試分為筆試和面試,其中筆試部分又分為兩部分,考試時間共4.5小時。
第一部分是所有職位都相同的考試,通常是對一篇文章進行縮寫,可用英語或法語作答﹔另一部分為專業考試,根據應聘的職位不同會有所區別,可用6種聯合國官方語言(中、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語)的任意一種。
至於面試環節,王濤說面試官更注重考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見習記者 張冰清 通訊員 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