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公務員考試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

申論作文寫作素材匯總:生態環境問題、民生問題

2014年04月02日10:21        手機看新聞

生態環境問題:

一、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我們黨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樹立生態觀念、發展生態經濟、維護生態安全、優化生態環境、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形成有利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生態文明建設是環境保護的靈魂和目標指向,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

二、環境保護人人有責,必須充分調動一切因素,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要廣泛深入地宣傳生態文明理念和環境保護知識,使其上課本、進社區、入工廠,提高全民環境意識。強化環境信息公開,擴大公開范圍,完善公開方式,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對涉及民生、社會關注度高的環境質量監測、建設項目環評審批、企業污染物排放等信息以及環境狀況、重要政策措施和突發環境事件,要及時公開,主動向社會通報。對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決策和建設項目,要廣泛聽取公眾意見和建議。要引導企業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感,真實客觀地公開環境信息,監督企業按規定公開污染物排放自行監測信息。

三、良好的生態環境本身就是生產力,就是發展后勁,就是核心競爭力。我國經濟正處於增速換擋、提高質量和效益的新階段,隻有轉型升級才能持續健康發展。用生態文明理念分析環境問題,其本質是經濟結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問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可以倒逼經濟轉型升級、優化經濟發展:提高節能環保標准,淘汰落后產能,可以推進存量結構調整﹔提高環境准入門檻,引領新興產業發展,可以實現增量結構優化。

四、轉變政府職能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轉變職能不僅要把該放的權堅決放開放到位,而且要加強和改善政府管理,把該管的事管住管好。環境保護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是必須提供的一項基本公共服務。環境保護不欠新賬、多還舊賬,需要進一步加強監管。目前,國家層面生態環境保護部門職能分散交叉較為突出,存在權力下放不夠和監管不到位等問題,難以形成嚴格監管的強大合力﹔基層環保部門被賦予的職能和擔負的任務不匹配,存在“小馬拉大車”的現象。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內在地包括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五、健全舉報制度,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就生態環境問題進行舉報,切實保護舉報人合法權益。全面實施環保舉報投訴熱線暢通工程,精心做好環境權益被侵害群眾來信來訪工作,加大受理督辦落實力度。發揮好公眾、新聞媒體和社會組織的監督作用,構建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體系,推行綠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強輿論引導,積極主動回應公眾關心的環境問題。

六、強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既是保護公民環境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企業違法成本、震懾企業違法排污行為的根本對策。要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將生態環境損害與公民損害列入賠償范圍。建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機制,合理鑒定、測算生態環境損害范圍和程度,為落實環境責任提供有力支撐。加強行政執法與司法部門的銜接,推動環境公益訴訟。對排放污染物造成嚴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七、對常規性問題加大力度解決、遺留問題集中攻堅解決、新發現問題及時跟進解決,著力構建改進作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長效機制,讓環保系統干部職工和社會公眾感受到教育實踐活動、工作作風轉變的成效,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善始善終、善做善成。繼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總結、提升和弘揚中國環保精神,積極推進全系統行風政風作風建設。

八、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迫切需要,是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是加快低碳發展的堅實保障,是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的有力舉措,是轉變政府職能的必然要求。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必須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指向,堅持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同步,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堅持保護優先方針,積極探索環境保護新路,從宏觀戰略層面切入,從再生產全過程著手,從形成山頂到海洋、天上到地下的一體化污染物統一監管模式著力,主動遵循、准確把握生態環境自身的特點和規律,維護生態環境的系統性、多樣性和可持續性,增強環境監管的統一性和有效性。

九、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

十、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增加考核權重,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這些要求,催人警醒,意味著我們黨將以更大勇氣和決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下一頁
(責編:榮志卉(實習生)、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