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國《歐洲時報》報道,在法國,代購是很多中國留學生的“標准副業”。這一行業發展前景如何?從事代購行業的人員,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最近,記者採訪一些做代購的朋友及相關行業人士,讓他們講了講代購的酸甜苦辣,以及這個行業的未來。
記者本人的“被代購”經歷
代購,在法國究竟有多熱?不用去做市場調查,如果你的微信朋友足夠多,打開就能看到:很多朋友,已經悄然成為“代購”。並且,“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哪個朋友會成為下一個代購”。代購已經將一個行為,妥妥地變成一個職業。
前不久,香港的一位朋友委托我購買一“明星款”手袋,因為急需,要我不計代價搞到。我聽了一笑,就憑我的“關系網”,提個包包算什麼啊?在法國問了一圈下來,我才知道高估了自己的所謂人脈,根本買不到!我不服氣,動用了全歐洲的朋友關系,終於找到了。這款包售價折合人民幣6萬多,“代購”報出的價格12萬!我徹底驚呆了。馬上聯系朋友,朋友就猶豫了不到半小時,再問“代購”,回答是,已經出手了。
還有一次,幫國內另一位朋友買一中檔品牌的錢包,售價500多歐元。朋友是工薪階層,問我能否退個稅。於是我找了個導游朋友,想辦法退了稅,50多歐元。當時正好趕上飯點兒,我就請這位朋友吃了個便飯,花費60歐元。看著發票我就苦笑,這事兒還不能和國內朋友提。
兩次“被代購”經歷,讓我知道了“代購”確實有很大的利潤空間,雖然我經歷的買“明星款”是個特例,但確實存在,有的代購就隻做名表和名包﹔我經歷的第二件事也說明,做代購其實也有很多心酸和無奈。
選擇品牌是代購的基本功。(法國《歐洲時報》/孔帆 攝)
中國留學生的“標准副業”
在法國,“穿著學生服,踩著運動鞋,穿梭在巴黎蒙田大道各個奢侈品店”是留學生“代購”最形象的描述。
做代購的安妮對記者說,留學生的時間相對充裕,很多是居住在巴黎的80、90后女孩子,她們本身就熱衷購物,熟悉各種品牌。與每個月幾百歐的餐館工比起來,代購太輕鬆了。
孫莉(以下均為化名)平常主要代購一些化妝品、飾品等。“一開始,我是買回去當禮物送給朋友,后來發現這是一個不錯的市場,於是就開始代購了。”現在她主要靠朋友圈來發布代購信息,主要是幫熟人、朋友代購。她經常把通過代購賺來的錢拿來送自己一次旅行,還會用來買東西給國內的父母。
在巴黎學習奢侈品管理專業的李超,則把代購作為職業道路的嘗試。他主要代購一線品牌的新款、經典款以及奢侈品潮牌,今后他想留在巴黎做一名專業的奢侈品買手。現階段,他主要的時間花在學習語言上,空閑時間再做代購。一些長期從他這裡採購的,他可以幫她們搭配衣服、選配飾之類。他做海外代購已經一年多了,代購不僅能滿足他的日常開銷,對他的學習和專業都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因為跟專業有關,所以在做代購的時候,他可以了解更多一線奢侈品品牌的文化,對一些材質和面料也了解更多。
老佛爺商場的中國部負責人依莎說,包括巴黎在內,歐洲城市的確是代購者的天堂。除了新款齊全,購物便利,城市的近郊也有常年打折的名牌奧特萊斯村,再加上一年兩次的打折季,很多品牌內部特賣場可低至三折,所以在歐洲能用白菜價買到名牌並不言過其實。由於有著巨大的差價,通過直郵寄回國的奢侈品,即使買家在取貨時被加收關稅,價格也很可能比國內市場便宜,代購方則賺取10%的利潤。如果是“人肉通關”的方法,則利潤更可觀。所以在法國,做奢侈品代購相對賺錢,成為中國留學生的“標准副業”,也不奇怪。
“代購”成了回家的“門檻”
由於做代購有了自己的經濟基礎,陶陶每年春節都回家過年。但是,今年,她不想回去了。
她說,一是機票貴,二是每次回去都要幫忙帶一堆東西。如今,代購成了她回家的一道檻兒。有人要我幫忙代購,我就直截了當地拒絕了,不再像以前,回來不幫別人帶還怕得罪人,帶了東西又有諸多麻煩。
陶陶說,代購已經影響我的生活。留學並不是人們想象中那麼開心和輕鬆。這學期,我們每周都有考試,如果有人要我代購東西,我要花時間去找這東西的牌子,還要找合適他的價格,這個過程要花大量時間,很影響我自己的學習和娛樂。
“代購”催生新產業
法國代購們的盈利模式,還催生了華人的一個新產業。
在法國,除了奢侈品服裝和包包,國內也有越來越多消費者將目光放在奶粉和藥妝這些國內買不到的產品上。如果說,大家熟知的歐洲奢侈品代購通常用的是“直郵”或者“人肉通關”的方法,那麼代購藥妝、奶粉、紅酒的利潤則來得更加辛苦。除了前期要花大量時間研究和比對價格,還要經歷繁瑣的產品打包和郵寄,而且往往必須自己承擔關稅。
在這種情況下,由海外當地華人開辦的各類物流公司應運而生。這些物流公司的主要客戶就是代購者,利潤點就是用“團購”的形式,把這些通過郵寄“私人包裹”的代購“散戶”集中起來,以集裝箱為單位清關進入國內。
代購是個體力活,有時排隊長達半小時。(法國《歐洲時報》/孔帆 攝)
代購如何走出“灰色地帶”
一位律師朋友說,在合法的范圍內,既然有套利空間,留學生做代購的理性經濟行為是無可厚非的。同時,代購作為一種相對簡單的經營活動,可以成為留學生從事商業經營的早期歷練,對其學習如何進行營銷、控制成本與現金流等有重要幫助。但是,留學生應在短期代購收益與長期個人發展間做出權衡。
留學生在念書階段,最重要的是利用國外的教育資源汲取知識,通過海外經歷開闊眼界,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好基礎。
海外代購通過合法渠道購買的商品如果在一定合法的數量范圍內,也就是正常自用的數量范圍內,是不會造成什麼影響的。數量超出合理使用范圍,就很容易帶來麻煩甚至違反法律規定。
代購要走出“灰色地帶”首先要合法,該交的稅費要交。但是,合法之后的代購利潤空間將大大壓縮。即便這樣,從長遠發展來看,合法也是代購的唯一出路。
巴黎資深“買手”劉先生告訴記者,如果代購做得成功,可以考慮向“買手”轉型。在法國,買手絕對是一個“高大上”的行業,一般資歷很難涉足。但是,在國內這個行業剛剛興起,門檻還比較低。
專業的買手本質上不是為消費者直接服務,服務的直接對象是品牌公司或者店鋪,所以理論上來說,為私人提供購買業務的不能稱為買手。兩者最本質的區別是,買手決定消費者買什麼,而消費者決定代購買什麼。對於品牌和企業來說,買手是成敗的關鍵人物,主宰本季和下一季的貨品,是利潤的創造者。
今年底,中國不斷下調關稅幅度,同時,電商平台大舉進入海淘行業,這給海外代購發展帶來巨大壓力。但是,就目前形式來看,代購還將長期存在。代購們如何協調“主業”和副業的關系,這個行業如何走出灰色地帶,是應該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