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人民網>>教育>>正文

台灣優秀人才為啥不願讀博士?

2015年12月07日09: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台灣優秀人才為啥不願讀博士?

  高學歷真的吃香嗎?在台灣可未必。台教育部門12月4日公布的2015年度大專校院系所新生注冊率顯示,許多“邁向頂尖大學計劃”的學校博士班招生慘淡,甚至挂零。

  為何現今台灣的優秀人才都不願去讀博士了呢?專家分析稱,台灣大批名校出現博士班招不到人的狀況,是受近年來少子女化、產業轉型、大學教職減少等因素的影響。

  眾多博士班注冊率挂零

  根據台灣“大專校院系所特色信息及新生注冊率查詢系統”數據顯示,今年總共有54個大學的博士班注冊率挂零。以台灣大學為例,2015年度台大的農業經濟學系、生命科學系、戲劇系、海洋所等4個博士班注冊率都挂零。

  其他“邁向頂尖大學計劃”成員大學,也有注冊率挂零的博士班,例如台灣政治大學社會系、“外交”系、會計系、財務管理系等4個博士班,台灣清華大學先進光源科技博士學位學程、統計所博士班,台灣交通大學統計所博士班、網絡與信息系統博士學位學程等。

  另外,包括成功大學5個博士班、中興大學3個博士班、台灣“中央大學”8個博士班、台灣中山大學3個博士班、陽明大學2個博士班,注冊率都是零。

  台灣大學教務長庄榮輝表示,博士班近年招生狀況都不好,主因是博士出路問題,“是整個台灣的問題,台大降幅還不是最大的”。

  博士失業率高達95%

  因為多年的少子女化,台灣這幾年升學率變高,本科生和研究生滿街都是,台灣企業也漸漸對求職者的學歷不那麼重視了,所以博士不受待見也在情理之中。何況即使念書念到博士,“出路”並不多,現今除了大學教授以外,已鮮少有行業會要求博士學歷。

  但少子女化趨勢下,大學數目無法維持那麼多,教職需求也相繼減少。台灣各大高校一年大約招收6800名博士,畢業5000名,但學校的博士職缺頂多隻有800名。由於高學歷人才的數量與崗位需求比例失衡,台灣人才市場上甚至出現了一個讓外界驚詫的失落群體——流浪博士。

  據島內一項調查顯示,高學歷的博士失業率高達95%。42%的受訪碩博士生認為,高學歷反而會造成求職困擾,其中薪資待遇不如預期就佔了四成。一名擁有碩士學歷的李姓受訪者甚至反問道:“為什麼要念博士?念完博士,會讓你更有未來性嗎?”

  也有台灣博士轉行賣雞排,讓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忍不住痛批,博士畢業賣雞排根本是浪費當局投資的資源,應該要課人力資源培育浪費稅。但事實上,雞排博士反而更受歡迎,且到處受邀演講,分享自己走出學術象牙塔,勇敢逐夢的經歷。

  須轉型創造更多人力需求

  既然就讀意願不高,那為什麼島內的大學還辦那麼多博士班呢?

  據業界人士透露,“是為了爭取教育經費補助”。台灣各大學為增加研究產出,紛紛增開博士班,用研究成果以及在國際期刊的曝光率來爭取預算,理工科尤其嚴重。許多研究生必須花很多時間替老師做研究,形成“博士勞動力”。而博士就業管道又不通暢,學生自然沒啥就讀意願了。

  那怎麼破解台灣博士沒人讀,讀了找不到工作的怪圈?雲科大文化資產保存系教授林崇熙指出:“把博士職業生涯等同於教書,是學院內部必須打破的迷思,美國博士畢業大多投入業界、非營利團體,甚至擔任國會助理。”

  林崇熙強調,“台灣也必須升級轉型,否則很難創造更多的博士人力需求。”一邊怪業界不願花高薪聘請高學歷的人才,一邊又怪高學歷畢業生不堪用,雞生蛋、蛋生雞,問題持續在原地打轉,要先設法打破這個惡性循環,讓學生具備“廣角”能力,才能改變。

  同時,擴大生源也是解決辦法之一,比如擴大大陸學生赴台“專升本”,讓在台念書的陸生直接念研究所,讓大陸老師來台灣念書拿學位等等。台灣的少子女化讓大學變得過剩,而大陸的“專升本”需求可能有上百萬,這是兩岸一個合作的機會。(雷 蕾)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5年12月07日 第 03 版)

(責編:郝孟佳、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