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與人相伴一生。然而,現實中少數人的名字裡,有些字是少見少用的冷僻字,不僅不被人們熟識,更是連電腦都打不出來,由此也給使用者帶來了一系列的麻煩事。
針對打不出來的那些“名字”,戶政民警稱,這是計算機應用與漢字演變的矛盾所致,為了解決生、冷僻字的問題,國家於2013年推出新的《通用規范漢字表》,裡面整理了8000多個漢字,全國各地公安戶政如果發現市民用字表之外的字取名,會要求其更改名字。
案例1
買房差點要毀約
購車辦不了貸款
廣州市民小梁今年24歲,自她記事以來,因為自己名字的問題,生活、學習處處受阻。原來,她的名字中有一個生僻字,電腦打不出來,“王”字旁邊一個“樂”,拼音讀“li”。
“讀書時,檔案資料都是特事特辦,走好多程序才弄好,高考時就連准考証也要校長簽字,然后帶著戶口本才能進考場。”小梁稱,自己上大學時還差點因為名字問題領不到獎學金。畢業后,小梁踏入社會,遇到的麻煩更多、更廣了。
在小梁提供的資料中記者看到,她的幾張銀行卡和存折上,姓名要麼是梁“×”、要麼是梁“?”、要麼就是梁“瓅”,唯獨沒有與身份証上相同的那個字。“這些卡我隻能自己使用,如果別人給我轉賬,識別不了。”她說,辦社保、醫保等業務也遭遇到了同樣的尷尬,“單位每次幫我交社保都要單獨重新做賬,工資更是麻煩,但我也沒辦法。”
說到現在居住的房子,小梁有些激動。“當時定金都交了,貸款辦不下來,差點毀約。”小梁稱,當時找了好幾家銀行都不給貸款,就是因為名字打不出來,后來還是用拼音才勉強可以。買車也是如此,在個人車輛購置登記上,因為小梁的名字打不上去,發票讀取不了,手續無法進行,最后4S店隻能用小梁老公的名字進行貸款。
案例2
以前手寫沒問題
如今機打遇麻煩
據媒體報道,山東濟南市民陳女士的兒子叫蘇“wei”,“韋”字旁邊一個“華”。據其稱,起初給孩子起名時,電腦還不是很普及,登記一般用手書,孩子從小到大上學、生活都沒遇到什麼問題。
不過,接下來就遇到了很多麻煩事。“孩子長大成人后,買保險、坐火車、坐飛機、看病……都要通過電腦聯網才能顯示個人資料。”陳女士稱,幾乎所有部門和行業都採用了電腦錄入的方式,普通輸入法無法打出孩子名字上的那個字,隻能打出繁體字“韡”。“身份証名字與其他賬戶名字不統一,給兒子的正常生活帶來了很大麻煩。”
釋疑
關於生冷僻字
的那些事兒......
問題1 為何有的名字電腦打不出?
答:計算機字庫無法顯示
省公安廳居民身份証科科長張展鬆表示,所謂生冷僻字,就是日常生活中少見少用的漢字。他介紹,在中華文明的發展中,有兩萬多個漢字存在,雖然有一部分生冷僻字在歷史長河中逐漸被棄用,但目前存在的漢字依然很多。
之所以會出現少數人的名字中有電腦打不出來的字,這是因為在計算機還沒有普及之前,很多人會翻閱各種工具書為孩子取名,戶政人員隻要看到確實有據可查的漢字,就會幫其登記。但隨著計算機應用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Windows的字庫GBK有一個統一的統計標准,計算機不會讀取字,隻會根據編碼顯示字,一字一碼,所以有些沒錄入字庫的字就顯示不出來。”
問題2 現在還可否用生僻字取名?
答:應以通用漢字表為准
張展鬆稱,為了解決漢字與計算機應用之間的矛盾,2013年,國務院要求社會一般應用領域的漢字,應以《通用規范漢字表》為准,原有相關字表停止使用。據介紹,《通用規范漢字表》總共收入8105個漢字,戶口登記也是以該表為准,從此往后,帶有生僻字的名字將不再增加。
“事實上一個普通人一生可能隻用到3000多個字,所以通用字表裡的字已經足夠。”張展鬆稱,由於二代身份証已改為全程計算機系統制作,無法再像辦理一代証時那樣手寫,所以遇到公民的姓名、住址中含有生僻字的,戶政人員會要求其更改名字。
問題3 字庫有無可能增加生僻字?
答:造字不現實成本也大“我們的系統有專業字庫,肯定能打出來所有的字,但一到外面的電腦,就沒用了。”張展鬆稱,類似於銀行系統、保險業、航空業等關鍵部門,可能會用各種符號代替客戶的生僻字,但生活中的普通經營行業,並沒有這種條件。
對於通用字庫有無可能增加生僻字,張展鬆直言並不現實。“現在就是要求大家在通用字表的范圍內選用,慢慢規范名字,但不會輕易增加,因為造一個字是要造一個通用編碼,做起來要非常謹慎,成本也很大。”
問題4 給孩子取名有什麼要注意?
答:必要時先找警方查詢
張展鬆建議,給孩子取名時要考慮長遠些,“不能以自己的特立獨行,增加社會的運行成本。”他說,家長在為孩子取名前,最好先到屬地派出所進行查詢,因為公安機關警用電腦是聯網的,在派出所查詢不到的字,在身份証制証中心也查詢不到,因此必須更名。
至於更名后有可能帶來的麻煩,張展鬆稱大可不必憂慮。因為市民的身份証號碼是獨一無二的,未來很有可能通過讀取身份証號碼核實個人信息。目前在聯網系統中,更名后的個人信息一欄,會有曾用名和現用名的介紹,對於有生僻字的市民,一旦改名,以往的檔案資料並不會受到影響。(周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