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屬於公辦大學,又不是民辦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在國內的尷尬地位並不影響其快速成長為第三支辦學大軍。據統計,1995年全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隻有71家。20年后的今天,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達到2371家,在校生總數56萬人。其中,高等教育階段在校生約有46萬人。
“20年間平均每3天就誕生一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廈門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研究中心主任林金輝近日在浙江省溫州市召開的第六屆中外合作辦學年會上指出,與辦學的高速度相比,需要正視的是,穩定規模增長的機制和質量保障體制的欠缺。
經濟利益驅使辦學熱情高漲
2010年以前,國家有關方面對中外合作辦學每年集中審批一次。從2011年開始分上半年、下半年各審批一次,每次獲得批准的數量約為受理數量的36%∼50%,很多申報的是相同、相近的學科專業,國內對中外合作辦學的積極性也非常高。
以本科及以上57個非法人設置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為例,大部分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等辦學成本低、市場效益好的專業。還有的高校為解決財政困難,盲目聯姻,一哄而上開設專業。
南方一所大學國際學院院長道出了其中的“奧秘”,每名學生收費7萬元/年,1000多名學生的規模,合作辦學初始階段,外方拿70%,中方隻有30%﹔現在正常運轉后,中外合作雙方各拿50%,還有一些業務費與提成歸學院支配。
由於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驅使,另一所5000多人的中外合作大學副校長透露,該校每年都往物價部門跑,要求上漲學費,今年對每名學生的收費上漲到8萬元/年。這還算低的,有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每年對學生的收費為10萬元/人,甚至40萬∼60萬元/人。
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成為與我國合作辦學機構項目最多的國家。有關人士說,澳大利亞有一所大學在中國境內辦了40多個合作項目,美國某大學在華也有10多個合作項目。中外合作辦學出現“連鎖店化”的趨勢。
一些學校教學質量堪憂
據介紹,阿聯酋和中國正成為全球最大的教育輸入國。國內很多人都以為,中外合作辦學的機構和項目就是外國大學在華的分校。美國肯恩大學常務副校長菲利普·康納利明確地說,這些機構和項目並不是在中國的分校,而是一個自我運行的機構。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跨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金塞·凱文說,這種模式正在受到一些質疑與挑戰。首先,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沒有納入外方校本部的管理體系,在教育輸出國缺乏相應的法律保護地位,更多的是從商業角度考慮﹔其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招收學生的素質不如在教育輸出國招收學生的素質高,再加上是當地人管理為主,體系不健全,沒有足夠的監控,容易形成各種誤解,難以達到輸出國校本部畢業生的學術水准﹔第三,把國外的模式作為“泊來品”強加給本地,其合作的地位存在不確定性與控制風險等。
據山東某大學國際處工作人員介紹,實踐中大部分機構、項目都達不到教育部對中外合作辦學“三分之一以上”的要求,即引進的外方和專業核心課程佔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全部課程和核心課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外國教育機構教師教授的專業核心課程門數和教學時數,佔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全部課程和教學時數的三分之一以上。
實際上,很多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的精力放在維護學生權益,確保他們不在學校鬧事,防止二級學院對學費收入進行截流與抽成。質量保障是最后考慮的事情,使人才培養目標成為一句口號。
不能往政績工程、面子工程發展
西部一所公辦本科高校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主要以專科生為主,用中外合作辦學的牌子同獨立學院、民辦本科高校爭搶生源﹔還有一些人故意混淆政策界線,把涉外辦學活動換成“中外合作辦學”旗號招攬學生等。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有關負責人說,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個別地方和機構辦學目的不端正,一些中介機構參與、包辦,嚴重影響了中外合作辦學的社會形象,一些長期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在新時期沒有根本解決,辦學過程中還出現一系列新問題。
“10多年來國際經濟社會發生很大變化,現行的體制機制是否有利於中外合作辦學,政策上還缺少什麼,能否適應這個發展趨勢,這些都值得我們進行總結與反思。”廣東省教育廳交流合作處處長馮興雷表示。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副主任車偉民也表達了憂慮,並提出了一些更具體的問題:現在中外合作辦學的立法以及法律法規能不能應對國際跨境教育迅猛發展的沖擊?“我們的執法和審批流程是不是科學合理?中外合作辦學者是否做到依法辦學?”
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認為,中外合作辦學不是復制一種商業模式,多了一個合作伙伴,用了國外大學的名字與學位,而應是借鑒一種辦學模式,立足教育與人才培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在辦學模式、特色與質量方面下功夫。否則,中外合作辦學就會“走形”,很難辦出高水平的大學,培養出高質量的國際化人才。
林金輝建議,把質量建設提升到綜合改革的高度加以推進,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也要及時跟上。
在回應相關問題時,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將依法從嚴審核,嚴把教育資源入口關,嚴格控制舉辦中外合作大學﹔要求舉辦中外合作大學納入省級人民政府高等學校設置規劃,堅決防止出現政績工程、面子工程。(記者 李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