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國考”公共科目筆試在今日啟幕。從1994年中央國家機關首次招考公務員以來,目前已經舉行了22屆。1994年國考僅招錄490人,報名人數僅為4400人。22年間,時光荏苒,彈指一揮間,國考已經形成了“百萬雄師”之勢。
其實,“國考熱”始於2003年,報名人數從2002年的6萬余人增至12萬余人。而那一年,正是高校擴招后首批畢業生的就業之年,高校的擴招,直接導致了更多人才選擇考公務員。從國考熱的第一年到現在已有14年,下面中公教育專家就帶領大家來一睹“國考熱”的14年之變——規模擴大,分卷考試。
一、規模擴大
招考職位14年增長了1.9倍
國家公務員考試招考職位從2003的5400個到2016年的15659,增長了1.9倍。2016國考的招錄職位是歷年來最多的。
招考人數14年增長了4倍
國家公務員考試招考人數從2003的5475人到2016年的27817人,增長了4倍,超過了職位增長數。2016國考的招錄人數也是歷年來最多的。
報名過審人數14年增長了10.2倍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過審人數從2003的12.5萬到2016年的139.46萬,增長了10.2倍,遠遠超過了招錄人數的增長速度。從這14年總體來看,2014年是過審人數最多的一年,達到152萬人,2013年稍遜2014年,達到150萬人。另外,2010,2011,2015年過審人數也均超過了140萬。近14年國考報名過審人數的激增令人咂舌,不僅是因為國考擴招的結果,也是公眾對“金飯碗”的熱愛的表現。
二、分卷考試
申論先於行測試水分卷考試:
國考申論科目的分類考試先於行測。中公教育發現,在國家申論命題變化過程中有兩大分水嶺,經歷了“分類命題”與“分類設卷”兩個階段。
第一個分水嶺出現在2007年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申論考試,試卷上出現了按職位層級和類別進行的分類命題,一張試卷,兩種題目組合,分別對應副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市地級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的考生。
第二個分水嶺出現在2010年,考試大綱有關申論的表述做出重大調整,一是明確了分類考試的方向,按招考職位的層級分為兩類試卷﹔二是明確了測查能力的要素,對省、市考生分別提出4種測查能力,能力要求更加細化,更貼近職位要求和機關工作實際。至此,申論考試完全進入“分類設卷、分卷考試”。
行測分卷剛剛起步:
2015國考公告發布之際,政策指出要“對省級以上機關和市地級以下機關職位分別命制公共科目筆試試題”,當年考題也將這一消息坐實。2015國考的行測題分成了兩類試卷,主要不同在於今年地市總題量為130道,較省級以上少5道,這5道題屬於數量關系題型,其他題型題量均一致,只是題序選項順序稍有不同。
據中公教育深入研究,行測的分卷考試也並非從今年才開始探索的,早在2002年——2006年,其實就已經經歷了探索階段。2002年、2003年、2004年,國考行測分為AB卷,2005年、2006年分為一、二卷。從2007年開始,恢復到同一套試卷。時隔八年,行測又開始了分卷考試。
從目前來看,行測分卷尚處於初步探索期,區分不算太大,但這種變化卻是整個公務員考試招錄工作科學化探索的其中一環,是考試的大趨勢。
分卷考試的意義:
通過分類設卷,降低了試卷內容的復雜程度,減少了考的差錯率,便利了考生作答,進一步提高了試題區分度和測查適應職位能力的精確性。總體而言,分類考試帶來的主要變化是使得考試更加精確,能夠更精准地測查考生適應工作職位的能力,也引導考生分類備考,提高復習的針對性。
(來源: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