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
人民網>>教育>>正文

畢業生不急就業 “慢就業”背后潛伏何種玄機?

2015年11月29日09:10  來源:工人日報  手機看新聞

進入年底,每年一度的應屆畢業生求職季進入關鍵階段。另一方面,“慢就業”一族卻正在悄然壯大。一些畢業生以“充電”、游學、支教、自主創業等形式應對匆忙的就業大潮,以期找到更適合自己的人生方向,畢業后不急於就業的現象越來越突出。

有專家指出,“慢就業”代表著大學生對被動就業、盲目就業的反思,由關注就業效率轉向就業質量,體現了大學生擇業觀念理性化、多樣化的轉變。但也有質疑提出,這是90后逃避就業壓力的表現。

機會不好就再等等

按照往年慣例,11月已是高校畢業生求職的一個高峰期,部分國企的三輪面試進入最后階段,許多在暑期就開始校園招聘的企業陸續發出offer(錄用通知)。

而南京市一所重點高校的英語系研究生潘雅君現階段的主要精力仍然在畢業論文上,“沒有合適的工作機會,還是再等一等吧。”

根據江蘇省教育廳近期公布的數據,雖然畢業生總人數有所減少,但2016年畢業生就業壓力未有減少。截至11月13日,江蘇省內本科專場招聘會總需求數達3.3萬人,研究生專場招聘會總需求數近萬人,比去年的本科生4.2萬人和研究生的1.9萬人用人需求,有明顯下降。

江蘇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分析,我國適齡勞動人口正達到峰值,加上宏觀經濟運行壓力加大,依靠經濟高速增長的就業“紅利”逐步消失。

“外企都在裁員,很多國企、民企也縮減了校招名額,今年大家找工作情況並不理想。” 潘雅君面試過的一些企業要求先實習三個月再決定錄取與否,她覺得實習這麼久,太浪費精力。

潘雅君的目標是考公務員或者公立學校教師編制,但感覺今年准備的並不充分,如果沒有特別好的機會,她會選擇推遲就業,認真復習。

“換工作牽扯很多因素,與其將就,我更希望第一份工作就能一步到位。”

與潘雅君類似,今年6月已經畢業的陳慧就推遲了自己的就業計劃。今年3月,新聞專業的陳慧被一家中央媒體錄取,並派往海外參加入職實習。“這是以前在校的暑期實習無法體驗到的最真實的工作狀態,我發現單位的工作機制並不適合我。”

而陳慧此前在去台灣旅游時,曾參加了養老文化村的志願者服務,她對養老村的運作方式研究很有興趣,在與導師溝通后,陳慧最后放棄了簽約。目前她正在比利時參加一個短期的學術項目,並正在申請攻讀海外博士。

“雖然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但至少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 陳慧說。

誰有條件“慢就業”

與以往“往前趕”的找工作節奏不同,像陳慧一樣工作待定的畢業生逐漸增多,她們不再奔著穩定、戶口、工資高等“硬指標”,而更願意花時間找到自己“中意”的工作。

作為畢業兩年多的過來人,向超對“慢就業”現象深有感悟。當初找工作時,作為“985”名校畢業生,他很順利地簽約了一家央企總部,是全班最早有offer的人。“當時就跟隨潮流,想著越早簽越好。”而入職后,向超發現自己並不適合做一個“大機器上的螺絲釘”,一年后,他辭去工作去了英國攻讀市場營銷博士。

“國內的大學培養模式太趕了,本科前三年、研究生前兩年學生們都被安排了滿滿的學術課程,中間最多有幾次兩三個月的社會實踐機會,最后一年就急著找工作。很多人根本沒有想清楚自己喜歡什麼、適合什麼工作就被迫加入了熙熙攘攘的就業大軍。”

向超覺得,“慢就業”是一個試錯的過程,“人總要在試錯中找到方向”。他的觀點得到了家裡的支持。向超的母親認為,“如今90后的自我意識、獨立意識更強了,環境也不一樣了,不像我們當年畢業找工作,就奔著養家糊口。如果條件允許,為什麼不支持孩子拿出一段時間自我調整,找到真正感興趣的東西呢?”

向超父母的想法,也得到了越來越多家長的認可。根據一項國家統計局在上海的調查顯示,部分應屆畢業生畢業后既不打算馬上就業也不打算繼續深造,而是打算在家休息或者外出游學一段時間。對於這種想法,有55.6%的受訪家長表示若理由充分會支持。

而向超坦言,“慢就業”確實需要考慮成本。“家裡條件要允許。我在英國再讀四年博士,要花費100多萬元,還不包括一線城市上漲的房價和CPI。更關鍵的是時間成本,到時和比你小三四歲的人一起去找工作,還會有競爭力嗎?”

作為一種新的就業觀,“慢就業”也引起了企業主關注。有人力資源專家認為,還是要看學校和專業,像一些名校的制造、信息與軟件、金融類等熱門專業的學生就很搶手,不太會出現“慢就業”現象。但選擇“慢就業”的畢業生,更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在招聘中或許是一種優勢。

別成了“賴校族”

作為一種新擇業觀,“慢就業”被賦予了多元、理性的初衷,而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些爭議。

一些家長反應,自己的孩子以“慢就業”為名,實際上成為了既不深造,也不就業,而是繼續“賴”在學校的大學畢業生。甚至有媒體相繼報道了畢業生賴校后以種種借口騙家裡寄錢的事件。

某高校輔導員王欣表示,近年“賴校族”的人數呈上升趨勢。“學生畢業后臨時住宿舍的情況增多了,學校為此幾次出台新規遏制這種勢頭。”

王欣認為,學校不用交房租,飯菜比外面便宜,生活設施齊全,這種吸引力有可能將“慢就業”轉變為“賴校族”、“啃老族”。相比已經畢業的學生,他們可能更缺乏承擔壓力、參與競爭的能力。

另一方面,經濟下行、就業壓力增大的現實也使很多畢業生無法認同“慢就業”。潘雅君的室友許潔目前正“全力以赴,熱火朝天”的找工作。“慢就業的成本太高,很多單位的校招隻有應屆生才能參加,推遲工作會錯過很多機會。”許潔介紹,她正在准備參加的某地公立學校教師招聘明確規定,非生源地學生隻有一次考試機會,而且必須是應屆生。

“我也有很多在國外的同學,回來找不到工作就又回去繼續念書或者打工,但是‘沉澱’了一段時間后,發現就業市場競爭還是很激烈,就陷入了惡性循環。”許潔覺得,很多“慢就業”還是在逃避求職壓力。

據統計,201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在770萬以上,再加上出國留學回來的約30萬以及沒有找到工作的往屆畢業生,預計將有1000萬大學生在求職的大舞台上同台競技。

“就業形勢長期來看很嚴峻,有‘慢就業’就有‘快就業’,很多人在入學之初就開始准備升學、創業或者求職規劃。”某商業銀行人力資源主管認為,雖然“慢就業”有合理性,但在緩沖期內,也需要好好規劃。

她建議畢業生“慢就業”還需掌握好“火候”,設定一個期限並且腳踏實地。“畢竟在一些吃青春飯的行業,‘慢就業’族也會失去年齡優勢。還是要根據自己的特點、職業理想早做規劃,做到未雨綢繆。”

(責編:楊磊、胡雪蓉)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