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
人民網>>教育>>正文

營養改善計劃四年 山區孩子長高了

李雅娟 白皓 

2015年11月28日12:50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營養改善計劃四年,山區孩子長高了

中午11點半,下課鈴響后,貴州省瓮安縣永和小學的小學生排著隊到學校食堂吃午飯。他們這天的午飯是土豆燒肉、蘿卜牛肉和蘑菇排骨湯。

劉洲豪是永和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他讀三年級時開始吃到學校供應的營養午餐。在這之前,劉洲豪的午飯就在學校門口的小攤解決。媽媽一般每天給他5元吃午飯,劉洲豪通常花兩元買一份糯米飯、兩元買一份卷粉,再花一元買些零食小吃。即便這樣,他有時候還是會餓,隻能找同學借錢再買些吃的填飽肚子。

劉洲豪說,現在能在學校吃午飯,飯菜不夠時,還可以再添,自己下午也不餓了。對於學校供應的午飯,劉洲豪覺得還挺滿意:“做得很好吃!”

劉洲豪是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受益者之一。這一計劃自2011年11月啟動以來,已覆蓋了29個省份的13.4萬所學校,每天有超過一半的義務教育學校為學生提供營養午餐,有3200萬6∼15歲的農村孩子能在學校吃到營養餐。

在貴州,因這一計劃而受益的農村學生有400萬。2012年3月,貴州開始實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國家試點,實現“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

貴州省麻江縣谷硐中學校長周華對“營養改善計劃”的作用有直接感受:2011年,谷硐中學初一至初三年級的學生平均身高為154.65厘米﹔而2015年,3個年級學生的平均身高為155.85厘米,增加了1.2厘米。周華也注意到,近兩年學生們集中感冒的情況也少了。

中國疾控中心的監測評估更為詳盡:從2012年到2014年,農村初中生的貧血率由19.4%下降到15.3%,小學生的貧血率由15.5%降到12.6%﹔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病假缺勤率由16.8%下降到11.1%﹔參與營養改善計劃的學生身高增長速度要高於農村兒童的平均水平。

永和小學校長陳紹武則發現,近兩三年,學校陸續增加了四五十個學生,這些孩子基本都是從外地轉學過來的,他們原本在父母打工的地方上學。后來家長發現家鄉的小學住宿、吃飯都不花錢,教學質量也還不錯,就把孩子轉回家鄉讀書了。

目前,全國已有超過1/3的縣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貴州省教育廳學生資助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羅忠勇說,貴州省的88個縣中,已有87個縣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

國家補貼的標准是每個學生每餐4元,但除了採購食材,支付食堂工勤人員工資、水電煤氣都要花錢,4元的補貼遠遠不夠。

為確保“4元錢全都吃進學生肚子”,羅忠勇說,工勤人員的工資、社保均納入縣財政,水電煤氣則用公用經費解決。在貴州省麻江縣,縣財政每年為全縣275名工勤人員支出530萬元。在今年10月舉行的反貧困與兒童發展國際研討會上,教育部副部長魯昕介紹說,中央和地方已為“營養改善計劃”累計安排資金1443億元。

這麼大一筆資金,如何保証透明、安全?羅忠勇說,貴州實行校長“見賬不見錢”的制度。陳紹武介紹說,學校在統一採購平台上下單,供貨企業就直接將食材送到學校,學校驗收、過秤后,企業再拿收據到縣教育局領錢。

為了保障孩子用餐安全,地方政府還想出了新辦法。

2014年9月,貴州省麻江縣出資28萬元,在全縣中小學的食品庫房、操作間、餐廳等重點部分安裝了攝像頭。在監控平台上,選擇該縣的任意一所學校,點擊“操作間”便能看到灶台前工作人員的一舉一動,點擊“就餐區”則能看到學生的進餐情況。

在麻江縣宣威小學的孩子吃午飯時,食堂的工作人員會拿出手機拍照,將孩子們吃飯的照片上傳到“陽光校餐網”。在這個網站上,點擊“讓校餐更透明”板塊,選擇地域、學校,便可以看到各個實行“營養改善計劃”的學校每天上傳的供餐照片,了解當日的就餐人數、食譜、學生吃飯等情況。

(責編:胡雪蓉、楊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