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捐衣過剩”愛心如何避免成負擔
2007年,為幫助貧困學生,攀枝花市米易縣得石鎮中心校在網上發帖,希望網友能為孩子們捐贈一些御寒衣物,很快,愛心衣物就從四面八方寄來,為學校解了憂。8年來,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一直沒有停止,學校收到的衣物越來越多,但這卻讓學校犯了愁。(11月24日《華西都市報》)
正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每每愛心動員令發出后,社會各界對捐衣捐款的關注立馬會達到一個峰值。特殊時刻的愛心涌動難能可貴,但如果“需要”和“給予”之間出現了嚴重脫節,“像洪水一般的愛”反而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甚至淪為一種愛心負擔。
實際上,隻有強化雙向信息溝通和科學統籌安排,才能避免“愛心扎堆”產生的負效應。尤其是在“互聯網+慈善”的年代裡,加快構建信息共享、資源共用、統一調配的全國性慈善公共平台迫在眉睫。而對愛心人士來講,愛心捐贈也應遵循客觀規律與現實需求,尤其是對受助者的情況和信息要隨時給予關注,從而避免愛心的“旱澇不均”。再往深裡看,民間慈善如何得到激活與發展,扶持與監管不可或缺,當務之急在立好規矩、敬畏善意的同時,更應整合資源、對稱信息,將其納入到制度規范和法則約束的籠子裡。 (徐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