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人民網獨家發布,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16世紀中葉,葡萄牙、西班牙人最先通過航海來到了日本,許多海軍家族成為日本新移民,西方文化開始滲入日本社會。直到19世紀,日本服裝制造業通過簡化了西方海軍家庭兒童服飾,創造了日本校服的雛形——水手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男孩們的校服跟隨日軍的服裝而定型,女孩的校服樣式則隨著海軍的制服而定型。與傳統的和服相比,日式校服更現代化也更利於行動,成為了日本傳統服飾和西方服飾的結合。和平年代下,日本文化的沉澱,日式校服去除了軍閥氣息,反而更多地體現了青少年特有的純潔,學生群體和社會人士劃分開來。
20世紀以來,禁欲主義使得校服所代表的貞潔具有更誘惑人的氣息,隨后形成的蘿莉文化也依附於校服而盛,之后學生裝出現在了漫畫界,使校服的意義不再僅限於校服,日本特有的制服文化發展迅速。日本人在潛意識裡非常注重統一制服所帶來的社會認同感,由於氣候相對溫暖,校服全年皆宜,穿校服成為時尚風向標。貫穿整個90年代,制服的樣式伴隨著電視的演出需要而被改造和利用,在媒體、動漫和漫畫中延續的制服形象傳播至全球,報考出現各類相關主題的影片漫畫以及周邊產品,出現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日本制服成為了市場化的產物。
日本校園一特點是教室前會有單獨的鞋櫃,存放上不同課程需要換取的鞋子。校服類型也有分上必修課、體育課和選修課。
日本的小學沒有過於嚴格的制服要求,小學一般有著裝守則,最標致性的服裝要求就是黃色的帽子和紅色的硬殼背包。初高中才進入了日式制服行列,男生的男褲和黑色夾克,女生的水手服和短裙。高年級的學生越懂得在校服上做微調,彰顯風格。
來源:留學生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