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
人民網>>教育>>正文

西安媒體調查稱有二年級學生書包重7公斤

2015年09月11日08:22  來源:華商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有二年級學生書包重7公斤_華商網

  上下學時,經常能看到大批學生或拉著拉杆書包,或背著跟自身身高極不相稱的雙肩書包,還有不少家長替孩子背書包。

  華商報記者走訪調查多所西安中小學,發現大多孩子的書包都有三四公斤重。怎樣為孩子們減負,成為家長苦惱卻無力解決的難題。

  抽樣結果驚人

  稱重60余書包最重的7.9公斤

  “我女兒才7歲半,書包竟然超過4公斤,就這還沒裝完所有書本。”開學了,一位小學二年級孩子的媽媽又開始為孩子肩上沉重的“負擔”苦惱。

  減負多年,為什麼孩子的負擔還是沒有減輕?學生的書包到底有多重?近日,華商報記者走訪調查了多個中小學,隨機選擇了60余名中小學生的書包作為樣本稱重,結果讓我們驚訝。60多個樣本中,大多都是自重較輕的普通書包,但重量都有三四公斤重,大都沒有裝著全部書本。小學生中,最重的達7.215公斤,這個“小學最重書包”的主人是個身高1.42米、體重32.5公斤的小學二年級男孩,他說,他每天都把所有書本都帶著,“萬一老師調課就沒有課本用了。”

  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書包重2.685公斤,他解釋自己書包相對較輕是因為“把不用的書都放在教室抽屜裡,隻帶了留了作業的科目課本和作業本”。另一名小學六年級男孩的書包重4.68公斤,“我每天回去都會按課表換書,隻帶幾本當天上課要用的書,但是裝了好多本子。”

  而初中生中,書包最重的達7.9公斤,這名初二男生背了兩本大字典,他說他經常背著字典,方便隨時備用。“書放在學校怕丟,回去寫作業也要用,所以就都背著,我離家不是很遠,而且也習慣了,不覺得很沉。”一名初一學生說。

  除書包外,很多孩子還拎著裝飯盒和水杯的包,如果當天有美術、手工課程,水彩筆、器材等也需要單獨拎著。

  家長頗多感慨

  自己拎也覺得吃力 心疼長身體的孩子

  傅女士的兒子在曲江一所小學上二年級,身高128cm,體重35公斤,平時書包大概3.5公斤重,“有時也想鍛煉下孩子,但孩子太小,書包又重,考慮到孩子正在長身體,進校門之前都會幫他背著。”

  “最重書包”初中生的媽媽閆女士說,孩子每天都會帶上所有的書,“書包最重時有7.9公斤,書少一點時也有6公斤重。平時兒子都是一個人坐公交車,我們不經常去接他,都是他自己背。”閆女士說,兒子個頭並不高,身高155cm,體重38公斤,每次看到瘦小的兒子一個人背著十幾斤重的書包去擠公交,心裡都挺難受。

  在華商報隨機取樣稱重時,一個來接外孫的老人說:“外孫才上小學三年級,書包可重了,我背著都沉,但沒辦法,回家要寫作業,用的都要帶著,他每天回家吃了飯就開始寫作業,寫完就到睡覺時間了,睡得也遲。”一位一年級男生的家長也稱“自己拎書包感覺吃力”。

  另外一名小學三年級女生的家長對稱出的數據表示驚訝:“這都快5公斤了,哎呀,從來沒發現孩子這麼辛苦。”

  採訪中,不少學生和家長都表示,書包裡背的多是當天課堂要用的書本,其余的不是放在家裡就是放在學校裡,但是不同學校和班級情況也各不一樣,有些孩子每天放學隻帶當天有作業的書本,其余放在教室裡﹔有些學生是每天回家換第二天要用的書本背著。

  聽聽醫生咋說

  書包太重影響骨骺發育 小學生負重以1.5公斤為宜

  沉重的書包對孩子的骨骼和身體發育有沒有影響?有多大影響?華商報記者採訪了西安市紅會醫院中西醫結合骨科主任醫師鞏四海。

  “沉重的書包對孩子的骨骼發育當然會有影響,嚴重的會影響孩子骨骺(hóu)的生長發育,甚至會導致軟骨炎。”鞏醫生說,骨骺指的是骨頭在發育時末端的軟骨,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軟骨會慢慢長成骨頭,特別在青少年時期骨骺的發育很重要,如果這時出現損傷,長得形狀就會異常,有時還會導致關節腫痛、僵硬,形成慢性關節炎。

  鞏醫生說,他曾接診過不少這種兒童病患,都是因為胸背部疼痛來醫院就診,原因多與不良的學習姿勢及與身高體重不相稱的負重有關系,孩子的這種疼痛狀況隻能通過減少負重和調整姿勢慢慢緩解,沒有其他更好的途徑。

  “骨骺是未成熟的四肢長骨的生長區域,也是兒童骨骼最薄弱和最易骨折的部位。骨骺一旦受損可引起肢體的生長障礙,導致肢體短縮或關節畸形。”鞏醫生說,一般來說,12-15歲是青少年的發育高峰,期間孩子若長時間背過重的雙肩書包,對其骨骼發育肯定會有影響,容易出現駝背。

  “一般來說,小學生的負重就是一塊磚的重量,以1.5公斤為宜,最重不超過2.5公斤,初高中生可在小學生的負重基礎上增加1到2公斤為宜,否則會影響發育。”鞏醫生說,此外,建議學生不要背單肩書包,長時間背單肩書包容易發生脊柱側彎,造成肩膀高低不同。

  關於書包的吐槽

  改良的隻有體積 花樣繁多的作業本成一大“負重”

  也許有人會支招現在頗為流行的拉杆書包,拉杆書包確實解決了書本多和“減負”之間的矛盾,但現在很多學校並不提倡學生使用,“老師說拉杆書包太大,放不進課桌裡,隻能靠在課桌邊,不但影響學生出入,下課后學生活動也存在安全隱患,放學集合時也不方便。”小學5年級學生的家長張女士說。

  而普通書包從最初的一個兜裝三四本書,到現在好幾層、裝十多本教材作業,“改良的隻有體積。”很多家長吐槽。而華商報記者觀察發現,確如家長所言,現在孩子們的書包品牌較多,材料也多有不同,但大多呈現夾層多、輔材多、剩余空間大的“兩多一大”弊端。“裝的東西多了,而裝的再多也不過是教材、文具、其他的畫片、小玩具罷了。”一位家長說:“可是孩子的書包真的需要這麼大、裝得這麼多嗎?”對此,不少家長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我家孩子今年上小學五年級,已換過N多書包,除了破了爛了的,很多都是我主動給孩子換掉的,我試過很多書包,那種比較闊的皮書包裝書本很合適,書本不容易打折磨損,但是自重很重,而且因為太厚也放不進課桌,帆布等質地的書包自重輕也耐磨耐用,但是用幾天孩子的書本四周就磨損得看不成了。”張女士說,現在給孩子選擇書包讓她很糾結。

  “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四年級,換了三個書包,一個比一個重。”家住邊家村附近的家長周先生也吐槽說,雖然這些書包看上去很結實,但實際上容易開線,一旦開線縫上兩次就用不成了。“我記得上一年級時,兒子的十幾本教材和本子就裝了一書包,之后雖然少了一些,但並沒有根本性的改觀,什麼家庭作業本、課堂作業本、英語本、寫話本、寫字本、練習本等等各種本子,真的需要這麼多嗎?”

  另一位家長對此也深有感觸:“我翻了下孩子的作業本,很多本子都隻用了三五頁,到一學期結束,大部分本子都用不完,新學期又得買新本子。浪費不說,平時孩子還得把這些分門別類的作業本背來背去。”周先生指出,如果能合理利用本子,允許一個本子用作多種用途,比如寫話本、作文本、練習本等等,不僅可以減少浪費,養成節約的習慣,還能切實為孩子“減負”。

  專家支了一招

  建議教育部門規范書包制造標准

  據調查,目前的小學生課本大多集中在A4紙大小,作業則主要是32開,但書包夾層的內徑長、寬尺寸,要比課本、作業本大上三分之一到一倍不等。

  “國家教育部門可以出台標准,規范教材和課本的尺寸,制定書包的制造標准,由質量監管部門監督。”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的趙淑珍教授指出,有了課本和標准,書包制造商就可以“量入為出”按照書本大小來科學設計、生產適合孩子們背的書包,這樣,既可以大幅縮小書包體積,也可以遏制浪費。

  “書包只是學生上學用的一個輔助工具,既沒有必要浪費,更不應攀比。”西安高新一中教師劉旭指出,目前書包的“高大上”特征,實際上只是社會浮躁攀比之風的一種側面反映,應該回到實用、科學上來。

  據了解,部分城市的教育部門對書包的重量做出了相關規定,要求盡量控制在孩子體重的10%以內,以免影響孩子發育。“整天都在談減負,看看書包就知道減了沒。”家住紅光路的學生家長張彥指出,希望孩子的減負能從減輕書包重量開始。據悉,目前很多發達國家都在減輕學生書包重量上不遺余力,因為誰也不願看到那些正處在發育階段,尚不能完全懂得保護自己的學生們日復一日被沉笨的書包壓得彎下腰。此外,如何選擇最輕便、結實環保的材料,如何讓實用又美感的設計應用於書包制造,還需制造行業人員多費心思。

(責編:歐興榮、林露)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