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人民網>>教育>>正文

朱成山:愛國主義教育需改進內容和形式

2015年09月01日13:01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9月1日電(歐興榮)教育部新聞辦官微今日邀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講“開學第一課”,他以“青少年如何傳承抗戰精神”為題與網友進行交流。朱成山認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經常被抽象解讀,要想讓青少年易於接受,在內容選擇上需典型、生動,形式安排上,需有特色、多樣性。

朱成山首先向廣大網友介紹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簡要概況,紀念館於1985年8月15日建成開放,是中國抗戰系列第一座紀念館,也是建立在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和掩埋萬名遇難同胞的叢葬地上的遺址型歷史博物館。目前,佔地7.4公頃,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年觀眾量800萬人次。

朱成山介紹說,紀念館的史料主要包括四大方面,一是幸存者、受害者的口述史資料﹔二是日本官兵的加害史料﹔三是當年留在南京的第三國証人的史料﹔四是法庭審判日本戰犯的有關史料。史料是建館30年來,通過到國內外征集、社會各界人士捐贈等形式搜集而來。

朱成山認為,歷史需要銘記,也需要一代代人傳承。關鍵是需要青少年學生能夠熱愛讀史,重視讀史,同時選擇有效的形式,啟發一種自覺學史的意識。青少年可通過看有關抗戰史的書籍、影視片,到抗戰史的博物館參觀,到歷史遺址去調查了解,聽經歷者訴說等方式,了解抗戰歷史,了解抗日英雄事跡。

朱成山還表示,目前來說關於抗戰的歷史教育還遠遠不夠,在“互聯網+”的時代下,要深度發掘與抗戰有關史料,用真實的歷史教育人﹔用各種活潑形式升華教育效果,如舉辦抗戰勝利日閱兵,錄制《開學第一課》等,重在教育國民特別是青少年,以史為鑒,獲得民族復興的精神動力。

朱成山提醒,當前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非常豐富,只是經常被抽象解讀。要讓青少年學生有直觀感受,有兩點很重要,一是在內容選擇上,要典型、生動,有廣泛的教育性,並能獲得關注和認同﹔二是在形式安排上,要有特色、多樣,易於被社會接受。如講故事、用藝術的形式和新型傳播方式等。

(責編:歐興榮、林露)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