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本網原創
人民網>>教育>>正文

採訪手記:我用雙腳到聯大

2015年09月01日10:53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古語雲,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自古以來,無數仁人志士都把讀書和行走,作為人生修煉與升華的必由之路。今天,來自31所高校的37個大學生,懷抱著書卷,手執紙筆,從北京到長沙,從長沙到昆明,翻山越嶺,重走了中國教育史上的小長征,在行走間,撫摸、冥想、感悟西南聯大的烽火歲月與家國情懷。

由人民網和北京市教工委共同組織的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首都大學生採訪團一行,歷時十天九夜,遍訪西南聯大遷徙故跡,感懷聯大師生在烽煙中的家國抉擇,我們將汗水與淚水拋洒在湘水之畔、彩雲之南,而家國之思、少年擔當也在我們每個人的心底生根發芽。

在長沙,在岳麓書院,我們聽到了日軍的隆隆炮火,而橘子洲頭的吟唱,如在耳畔回響。作為長沙抗戰勝利紀念地,歷史的風雲長久凝固在岳麓山下登山路前的湖南大學科學樓。

雪百年恥辱,復萬裡河山,秦漢無此雄,宋明無此壯﹔

集三楚文章,吊九原將士,風雨為之泣,草木為之悲。

這是當年湖南大學科學館作為長(沙)衡(陽)區受降典禮會場的對聯。坐在裡面,我們的心情變得沉重。作為唯一一所舉行抗戰勝利受降儀式的大學,湖南大學畢業生主動參加抗戰者不少,肄業生志願參軍者百余人,湖南大學沒有一人參加偽組織,沒有一人當漢奸,千余年來先賢提倡民族氣節之效讓人感動。

“落后就要挨打,建設中華的未來重任就靠你們!”在中南大學,八十多歲的姚諍老人在長沙臨時大學舊址的民主樓和科學樓前,滿懷激情地為我們回憶抗戰烽煙。1997年,當時的中南工業大學在當年清華大學所建的學生宿舍樓處意外挖出了三枚未曾爆炸的炸彈,公安部門為了安全考慮,提出要銷毀這三枚炸彈。姚諍卻執意要留下一枚,他給公安部門的同志說:“這三枚炸彈是日軍侵華罪惡的鐵証!我要把它保存下來,建立一個愛國主義教育陣地。”“希望同學們擔負起振興中華的重任!”老人擲地有聲的話語仍在耳邊回響。

橘子洲頭,齊誦《沁園春•長沙》,重溫入黨誓詞,我們凝望著青年毛澤東巨型石像,在極具儀式感的吶喊中,體味著家國未來與青年使命。為有愛國多壯志,願將我心報中華。

帶著血性湖南的壯志,翻山越嶺,我們沿著聯大師生曾經走過的遷徙之路,踏上春城的大地。得知當年有一路師生隊伍是步行由湘入滇,我們被深深地震撼了。二百余名正當弱冠年華、血氣方剛的聯大青年,長途跋涉68天,行走3500裡,風餐露宿,終於到達昆明。他們是有怎樣的意志和精神,又遇到怎樣不為人知的艱難?我們在心底發問,我們在內心思索。

如今的聯大舊址,紀念碑靜靜豎立,碑旁安葬著“一二•一”運動四烈士,遠處的鐵皮頂教室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什麼。“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杰……”在悲壯的西南聯大校歌中,我們被振奮,被感動——

一群衣衫襤褸的知識分子,器宇軒昂地屹立在天地間。一群食不果腹的聯大學子,如飢似渴地學習抗日救國之本領。南渡的悲憤,北歸的期待,艱難中崛起,剛毅堅卓,弦歌不綴,他們為抗日殺敵亮出知識分子的姿態!

這樣的一幕,怎能不讓人動容!

與西南聯大舊址隻有一牆之隔的雲南大學,至今還保留著聞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講”的至公堂。至公堂前,我們佇立、凝望,仿佛我們就是當年的學生,聆聽先生在台上痛斥敵人的無恥。

最讓我們難忘的,是徒步探訪聯大教授們的故居。徒步八公裡,歷時2個小時,期間還下起了小雨,身邊不時有汽車經過,濺起泥水一片。就這樣,長長的隊伍,在昆明的大街小巷穿梭著。同學們背著大包小包,還有的背著攝像機和三腳架,2個小時的徒步,卻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相反,一路上同學們認真地聽著老師的講解,爭著在講解老師空隙時候問各種問題——“當時聯大教授們走這條路的時候,路邊全是沒有人煙的山丘嗎?”“每天這樣來回將近二十公裡,教授們的身體是不是鍛煉得很好?”“他們是因為經濟拮據才每天花四個小時步行上課嗎?”得到講解老師肯定的答復后,緊接著便是同學們的驚嘆聲。

聞一多和華羅庚故居,梅貽琦故居,潘光旦故居,周培源故居,當我們一次又一次站在大師們曾經的住所前,那段烽火歷史便扑面而來。艱苦的條件,沒有打垮他們,反而彰顯了知識分子的高貴。

憶古思今,我們帶著些許疑惑而來,又帶著強烈的震撼而去。今天,我們乘火車而來,而當年聯大師生卻是用腳步丈量長沙與昆明的距離。十幾個小時的舒服火車和68天的山路跋涉的對比,舒適便捷的學習環境和戰火紛飛的坎坷歲月,強烈的對比令人汗顏。我們該怎麼銘記這段歷史,又該向聯大師生學習什麼,我們都各自的答案。但我們的答案都來自同一個基礎——隻有當我們真正走近這段歷史,我們才感受到它的熱度,它的高貴。

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將這次實踐定義為‘從“腳底板”到“心窩窩”’,恰如其分。以往的愛國主義教育,多是課堂上的說教,學完感覺如天上浮雲般輕飄飄,不以為然。這次重走之旅,卻仿佛把那雲端浮躁的心輕輕地摘下,腳著地,心放平,活生生的歷史和閃耀的人性光芒就把這顆心慢慢溫暖。從簡單地灌輸愛國主義,到親身感受,實地探訪,用腳底板丈量,用心感悟,愛國主義教育形式創新,腳踏實地的行走,真正讓我們青年學子銘記歷史,做到明辨是非、科學認識。

不走近,不了解,真的走近,便是真的震撼。為保存中華文化血脈和振興根基,70多年前的知識分子南下西遷,輾轉多地,譜寫了一曲苦難輝煌的教育贊歌。70多年后,37名大學生從他們出發的地方,重走他們走過的路,是為了更好的紀念和傳承。

我用雙腳來到聯大,我把我心留在聯大。

70多年前的炮火已經遠去,如今中華大地早已盛開和平之花。聯大歸來的我們,精神更加昂揚,目標也更加清晰。隻有青年壯志,才有祖國強盛﹔隻有祖國強盛,才有家國安寧。處在大變革時代的我們,如何傳承聯大精神?我記住,並永遠不會忘記西南聯大校歌中的一句話:

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杰。

(北京大學龍茂乾)

(責編:趙英梓、林露)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