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教育銳評
人民網>>教育>>正文

差老師各有各的不同,好老師都是相似的

黃林波

2015年08月17日11:13  來源:紅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差老師各有各的不同,好老師都是相似的

  先講一個笑話:一家銀行裡來了一位農村老大爺,他要辦卡存錢。他坐在櫃台前設置密碼,但輸入密碼的時候總是失敗。銀行職員告訴他,六位密碼不能是連號或重復數字,但是老大爺似乎聽不太懂,試了幾次還是不行。最后,保安實在看不下去了,對大爺說:“密碼不能是‘豹子’和‘順子’!”老大爺頓時心領神會,辦卡成功。

  這個笑話對教師應是個啟示。向學生講解知識,怎麼讓他接受?許多教師不管學生的基礎如何,都用同一套話術,對優等生說這些,對后進生還說這些。其實很多專業語言,對優等生而言,或許他能接受﹔但對一些后進生來說,他就可能理解不了。因此,要想讓后進生來感覺,就要說他能聽懂的話,像保安對農村老大爺一樣,用貼近他的生活語言來解釋,問題立馬就解決了。

  托爾斯泰有句名言:“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我也想說:差老師各有各的不同,好老師都是相似的。

  好老師相似在哪裡?我認為他們的相似之處在於,都是靈活運用孔子“因材施教”理念的高手。孔子指出,人的智力有智、愚、中之分,人的性格有魯、靜之異,人的心理狀態有勇進與退縮之別,而且每個人的才能有不同的發展趨勢。教學中,必須根據這些不同的特點因人而施教,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

  因材施教不僅包含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時也包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意味著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重視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促進人才多樣化成長。因材施教是一種換位思維。它以學生為主體,各個環節都“以學生為中心”,站在學生的立場、角度,從學生視角出發,尋找有效的解決問題方案。

  在商業領域,如果產品滯銷,不受顧客歡迎,那商家最好也是唯一的辦法,就是改善自身的產品,千方百計把客戶體驗做到極致,從而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勝出。然而,在教育領域,如果發現不少學生在課堂上走神、打瞌睡、做小動作(類似於產品滯銷,不受顧客歡迎),許多老師的第一反應往往不是反思自身是否存在不足(比如上課照本宣科,課堂氣氛沉悶,表達不夠通俗或衣冠不整等),而是一味埋怨學生紀律意識差,不思上進。這種習慣性推卸責任的思維不僅不利於問題的解決,而且讓當事老師錯失了許多自我提升的機會。

  “因材施教”可以說是為師的王道。那教師怎樣才能提升“因材施教”的本領呢?南宋詩人陸游曾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大意是:他初學寫詩時,隻知道在辭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為了作詩而作詩。到中年才領悟到這種做法不對,要寫出好詩更重要的是要多關注作詩以外的事情。

  同理,教師要提升“因材施教”的本領,獨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廣博的知識、開闊的視野往往比專業知識更重要。很難想象一個思想僵化、視野狹窄、生活無趣的教師,他的課堂會魅力四射。

  但“單純教育專業觀點”在教育領域目前仍然大有市場。現在教育主管部門經常組織教師培訓學習,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讓人遺憾的是,這樣的培訓學習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專業培訓,甚至很多是如何抓中高考試題的培訓。結果,這樣的培訓費時費力而且效率很低,搞得老師們怨聲載道。其實,對中小學和幼兒教師而言,他們的專業水平一般都足夠勝任教學任務了,他們更需要的是“跳出專業看專業”的學習。

  提升“因材施教”的本領,教師需要多閱讀。教育的很多靈感都是在閱讀中不經意間產生的。教師不僅要閱讀專業書籍,也要閱讀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書──政治、哲學、經濟、歷史、文學等方面的書籍。那種隻讀教材和教參兩本書的教師是難以受到學生歡迎的。

  提升“因材施教”的本領,教師需要留心生活,關注社會熱點,與時俱進,不斷接納新事物新思維新理念。同時,還要跨越行業和領域學習,因為“跨界”才更有可能實現顛覆式的創新。比如微信對移動通信的挑戰,支付寶對銀行的沖擊,都是跨界創新。如果教師能借鑒其他行業和領域內涵豐富的新思維新理念,將之運用於教育教學工作中,很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文/黃林波

(責編:歐興榮、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