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人民網>>教育>>正文

給創業教育的三瓢“冷水”

原春琳

2015年07月29日07:39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給創業教育的三瓢“冷水”

  在近日召開的“擁抱創時代教育發展新十年互聯網+智慧教育暨2015第五屆教育新道校企對接會”上,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郭延生給方興未艾的創業熱潑了三瓢“冷水”,並建議從三個層次冷思考創業教育。

  第一是今天的創業服務有點運動傾向,“我們還是要避免運動化”。

  郭延生以目前最流行的創業空間為例,這個誕生於美國的創業模式在中國發揚光大,不少政府和企業用一個新名詞、新概念,模仿了這種模式。但是,人們卻沒有想明白:區域經濟是什麼?學生是什麼范疇的主體?什麼領域創業更容易成功?

  郭延生舉例,在波士頓和華盛頓之間,創業最多的公司與醫藥有關﹔在休斯敦附近,很多創業公司與航天有關﹔而在硅谷,創業公司與IT有關。

  “如果我們全都一窩蜂模仿,最后沒有特色。”他說。

  第二是學生創業需要引導。

  目前,政府、學校、企業都在做創業大賽,創業大賽可謂是風起雲涌。但是,創業大賽之后學生的創業成功率如何?

  一個共識是:不是所有學生都適合創業。前幾天郭延生碰到一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這名學生告訴他自己畢業后要去創業。郭延生問,為什麼?這名學生說:我是麻省理工畢業的,如果不創業而去就業,豈不很沒面子?

  “這是麻省理工的創業文化和創業基因。”郭延生說,但是對學校而言,不一定要讓所有學生都接受創業訓練並嘗試創業實踐。

  另外大賽優勝者絕不等於是創業成功者。郭延生說,大賽優勝者,不過是因為創業展示被認同了,但是離最終的創業成功還很遠:首先他們要拿到天使投資,然后IPO成功,即便這樣,也不意味著成功。

  多少創業大賽的選手拿到天使投資了呢?郭延生說,可能對大部分創業的學生來說,還是需要自己掏錢,或者是向家裡要錢,或者是學校給予一點資助。

  “創業教育絕對不是創業課程教學,因為創業教學隻能激發創業動機,卻沒有辦法幫他創業成功。這是兩個概念。”他說。

  第三,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時代,別讓創新被冷落。因為無論是大眾創業還是小眾創業,萬眾創新才是大眾創新。

  “不是創業才能創新,聚焦教育的創新才能助力創業發展。”他認為。 在創時代,不能光說不練,光響應沒行動。郭延生建議,在三個層面聚焦“創”的著力點:激發創新思維,讓所有學生都有創新意識、創新想法、顛覆的意願﹔提高創業成功率﹔營造創新創業文化。

  郭延生以一個創業者的身份告誡學生們:創業其實很艱難,從一個想法到一個企業,絕不是那麼容易的。大學生創業絕對是有成功機會,比如三國殺游戲,但是如果選錯了方向,成功率將非常低。

  從創業到成功路就更長了。這條路得走多遠?沒有人清楚。但是創業者需要的支持很多,比如,針對性的創業訓練、團隊怎麼組建、是不是同學最合適、法律怎麼支持、實戰指導、商業支持、資金、技術等。

  郭延生建言:“如果我們鼓勵學生邊學邊創,辭工創業,這種想法是不是也要理性思考一下?”

(責編:趙英梓、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