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職場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求職攻略
人民網>>教育>>正文

成功=自助+助人?

2015年07月24日08:51    手機看新聞

成功學裡時興這樣一個理論:要想成功,首先要幫助他人成功。其實這並不是當下才有的概念,佛家認為萬事萬物皆在“舍得”之中成就自身,儒家說“舍惡以得仁舍欲而得聖”﹔在現代人眼裡,“舍”是付出、貢獻,“得”是成果、收獲,先舍才有得,這是邁向成功的不二法門。

一、自助者,恆助人

“我非常佩服催眠師艾瑞克森,17歲患上小兒麻痺症的他鼓勵病人去欣賞生命,艾瑞克森正是在對他人的幫助中超越自身病痛與限制。”來自北京林業大學2011級的蔡昀霖原本是個有些內向、羞澀的男生,但他的專業卻是“與人交道”的人力資源管理。“最開始我並不知道自己真正應該去做什麼,但是當我開始去幫助他人的時候,我發現自己被奇妙地改變了。”前往北京市郊振興小學支教,組織策劃學生權益的活動,參加JA青年成就,組織“CG事業起航”活動,在付出的過程中,他與人溝通越來越順暢,也越發自信洋溢。更令他驚訝的是,當他向一家獵頭公司人力資源經理講述這些經歷后,竟然PK掉若干經歷豐富的“牛人”獲得實習機會。

北京師范大學2010級社會工作專業的郭玲玲從奉獻中收獲友誼,積累做人與做事的經驗。她熱愛公益,不但加入了學生會權益部,還成為院學工學社沙利文項目的志願者,與聾啞兒童一起學習、活動,她說,自己不但更好地融入了大學生活,更懂得了品德高尚的真正內涵。

二、助人者,人恆助之

“我叫劉歡,不是那個劉歡哦,不過我非常喜歡劉歡歌中‘我和你,心連心,永遠一家人’這句詞”。來自中國地質大學2011級資源勘察工程專業的劉歡人如其名,愛笑,笑起來總是眼角彎彎。他說由於搬家和戶籍的原因,自己經常轉學,前后讀過3所幼兒園、2所小學、2個初中、3所高中。可能因為天性使然,他非常樂於助人,所以總是能得到他人的幫助,很快適應新環境。輾轉的求學經歷鍛煉了他較強的獨立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初到大學時,他在生活上沒有感到任何的不適,還會經常在生活上幫助其他同學,這為他贏得了良好的人氣。每次他有困難的時候,總是“一呼百應”,還被同學選為地大能源足球俱樂部的隊長,帶隊獲得年度足協杯季軍,代表地質大學參加首都大學生陽光體能挑戰賽獲二等獎。秉著奉獻服務的理念,劉歡奔赴希望小學支教、為植物園桃花節志願服務,為中國網球公開賽志願服務,他說他將一直堅持幫助他人,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志願服務團隊中。

三、助人者,天必助之

“對我來說,成功不是獲得獎學金,也不是拿到計算機二級証書、電子商務運營師証,而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驚喜。”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級信管專業的王娜瓔向筆者分享了她的意外收獲。她曾選修了一門通過率極低的《近代中國與世界》,歷史又恰是她的弱項,上課的時候總是聽得暈頭轉向。授課老師是一位年近70的老太太,有一天下課老師說:“你們誰方便去跟那司機說一聲,等一下我,我走得慢,怕趕不上回家的車。”選這門課的120多人中,隻有王娜瓔懷著心疼和尊重的心,去找了司機。老師每周都會帶上兩三斤重的圖片來上課,這些圖片是她多年從各個世界知名雜志、期刊上裁剪下來的。看到老師瘦弱的身體,每次下課后,王娜瓔都幫老師拎著大袋的資料,陪她去趕大巴。就這樣,老師每每有什麼事情,都找她幫忙,而她學習起來也更帶勁了,老師也時不時地對她加以點撥。期末考試,王娜瓔得到老師從教以來給的最高分98分,更令她意外的是,課程結束時嚴肅又認真的老太太送了她一雙精致的手套。正是她無心地付出,不僅在弱項上超越了自己,更是收獲了一份感動和溫情。

歷史上從來不乏投桃報李的佳話。也許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衡量成功的標尺,但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凡欲成功者,必先助人,而后得人助,得天助,這也是一種人生的智慧和境界。

(來源:萬學教育)

(責編:文宇陽(實習生)、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