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人民網>>教育>>正文

外國學生:來華學習成時尚

2015年07月09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外國學生:來華學習成時尚

  2014年外國留學生在中國人數統計(數據來源:教育部)

  寧波大學舉辦的來華留學生實習雙選會。(資料圖片)

  4月25日,外國留學生在哈爾濱參加招聘會。新華社記者 王 鬆攝

  5月30日,“武動北京——留學生武林大會”在北京語言大學舉辦。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攝

  “中國很神秘,中國武術和很多古老的建筑都很吸引我……”

  “我來自日本,以后想從事健康方面的工作,中醫養生方面的知識有助於我回去后事業的轉型……”

  來中國的理由很多,但一個就足夠。

  對許多來華學生來說,中國幅員遼闊,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外國學生來中國游學、留學、參加交換生項目、留學也不再只是偏重文化,而更側重於經濟、技術間的交流,特別是不少外國學生將來華實習作為重要的職場砝碼,說明中國對外國學生的吸引力正越來越大。

  到中國實習去

  利於找個好工作

  英國女孩白若汐已經是第4次來中國,作為英國劍橋大學的學生,她剛剛結束了在北京大學一年的交換生課程,目前正在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實習。

  “一直以來,我們只是‘知道’中國,但直到你親身來到這裡工作、旅游並沉浸其中,你才能真正了解中國。”白若汐表示,對許多外國人來說,中國的發展速度是他們聞所未聞和見所未見的,他們也渴望去探索這一切。“這是我第一次在國際公司實習,而且還是在具有廣大消費市場的中國。”她很高興自己能夠抓住這樣的機會,使自己履歷的含金量更高。

  不同於白若汐豐富的中國經歷,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特分校的大三學生大衛特地利用假期來勵尚時代(北京)實習,開始他的首次中國之旅。他說,中國是全球貿易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作為商科的學生有必要到中國公司感受中國的發展。“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讓人很驚奇,這30多年也是人類歷史上經濟增加最快的一個階段,我想來這裡親自感受中國經濟的繁榮。”目前,他在公司主要為客戶做一些市場調查,並同北京、上海和美國等多地分公司聯系溝通合作事宜。

  “實習教會我很多,更為重要的是我能夠借此深入了解當下中國公司。”大衛感慨,“當然,美國和中國的工作環境有很多不同之處,但公司的中國同事多數受過高等教育,有過海外經歷,這使我們的生活工作也找到了一些相似點。”他從來沒有如此深入地走進別國文化,這樣的經歷讓他學習到了通過課本或游學學習不到的知識。

  “因為有正規的大學畢業証書,我會泰語,又會英語和漢語,回到泰國找工作會很容易。”泰國留學生馬娜介紹,她的一些泰國同學回國后主要從事漢語教學或有關中泰貿易的工作,“我們聯系時,他們都說對自己的工作很滿意,這讓我對自己畢業后回國找工作也充滿信心。”馬娜現在在一家旅游公司實習,主要負責中國游客赴泰旅游方面的工作。“這不僅可以提升我的漢語實際應用水平,也可以讓我有機會更多了解泰國國內的發展情況,不至於回國后什麼都不知道。”

  到中國創業去

  搭上發展快車

  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潛力以及綜合國力的增強已成為吸引外國學生來華的巨大動力。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來華學習金融管理類的專業,並且在入學之初就定下了畢業后在華發展創業的“中國夢”。

  “我從高中開始就想來中國,因為我想幫助更多的人在中國做生意”。俄羅斯留學生安東目前在北京語言大學學習國際貿易,雖然隻來中國不到一年,但他的中文已經非常流利。在安東看來,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很快,而且潛力巨大,有著廣闊的市場。“我的家人都很支持我,他們也覺得我的想法很正確。我來中國學習國際貿易,就是想幫助俄羅斯人、歐洲人以后在中國做生意。”談起自己在中國的體會時,安東認為中國人並不像很多外國人眼中的“內向”、“喜歡獨處”,相反,中國人很熱情,喜歡和人交流,也很理性。“很多俄羅斯人並不了解中國人,這非常不利於公司在中國的長期發展,而我的生活和學習經歷,就可以幫助他們做好溝通工作。”

  看重中國的市場和發展潛力前來留學考察的,安東並不是個例。金基伊來自於韓國首爾,家裡經營著相當規模的皮具公司。“我來中國並不只是為了學習中文,還要完成家族公司派給我的任務。”據了解,他的家族公司想擴張規模,在中國開拓市場,因此就送他來中國留學,學習中文之外,也考察中國的市場。金基伊目前比較看好的兩個城市,一個是青島,另一個是廈門。他覺得這兩個城市首先是與韓國聯系方便,地理位置優越,其次是城市環境好,旅游資源豐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相對較高。“在中國的幾年已經讓我非常喜歡、習慣這裡,我想我會繼續留在中國,負責我家在中國地區的業務。”

  到中國尋根去

  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

  華裔是來華留學生中的特殊群體。近些年,華裔來華留學人數增多,成為一種特色現象。

  華裔留學生來華學習,尋根情結和文化認同是不可忽視的因素。“2008年在電視上看到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覺得好震撼。這就是中國嗎?跟媽媽姥姥所說的一點也不一樣。中國變化太大了,我們在國內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有關中國的消息,很想來看看。”嚴慧珊是馬來西亞第五代華裔,她大學選擇了中文專業,畢業后,申請來中國攻讀對外漢語碩士。嚴慧珊說,中國的影響力在提高,現在有越來越多金發碧眼的外國人都開始學習中文,而自己的中國血統更加激發了她學習中文的興趣,也更加堅定了她來中國留學的信念。

  此外,對於很多海外華人父母來說,中國式教育也頗具特點。前幾年的一本《虎媽戰歌》引爆世界對於東西方教育模式的討論,也使得中國教育模式的正面意義被更多挖掘。很多海外華人父母認為,在中國上小學、中學最好,知識全面、基礎扎實,對孩子以后的深造有極大好處。此外,中國的崛起和未來無限可能的發展空間,引發了很多海外華人對“中國式智慧”的重視。“作為歷史最悠久的民族,中國對世界認識的智慧是絕對值得深入了解的。”一位將女兒送到中國學習的母親在文章中寫道。

  到中國留學去

  新興國家成新來源

  教育部公開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在華留學生結構已發生變化,諸如韓國、日本和美國這樣一些國家的學生人數保持穩定,而一些鄰國和中亞國家正成為在華學習的外國留學生的新興來源。國家政策也對留學生積極扶持,制定了很多優惠的留學獎學金政策,以吸引更多優秀學生來華留學。

  目前來華的留學生多為公費生,一方面會得到派出國在經濟上的資助,另一方面,因為國家間的合作項目,被派遣的學生多會得到中國獎學金。因而他們在出國前需要經過層層選拔,隻有能力突出者才能得到來華機會,這也保障了來華留學生的質量。

  琳娜便是從美國各州的近千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成為得到全額獎學金來華訪學的青年代表之一。她通過美國國務院“重要語言獎學金項目”將在北京度過為期兩個月的語言學習和文化交流之旅。琳娜表示,近年來,學習漢語成了一種新趨勢,國家對漢語人才的需求也在擴大。古老的中文煥發了青春,成為了一種代表未來的語言。她發現這兒每天都正發生著很多的有意思的事。她希望通過對中國更加直觀也更多元的了解,為促進今后中美兩國的合作與發展奉上她的綿薄之力。

  和琳娜的短期交流不同,來自土庫曼斯坦的馬丹已經在北京郵電大學學習3年了。“我當時通過了我們國家組織的出國留學考試,並接受了一家通信公司的資助到中國學習通信工程專業。非常感謝中國的老師和同學,他們包容著我,見証著我的成長。”

  他期盼再來中國,自己創業,開一個中土兩國之間電子貿易的公司。“因為我們國家的電子產品很貴,不如中國的便宜,也不如中國的好,所以我想把中國好的產品帶到我們國家去。”在馬丹看來,“一帶一路”戰略是個很好的契機。尹曉宇 胡碧霞 劉雅睿 劉居星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5年07月09日 第 08 版)

(責編:郝孟佳、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