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留學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_最權威的留學信息>>獨家報道>>留學生雜志
人民網>>教育>>正文

學士服的前世今生 你知道多少

2015年06月30日16:08    手機看新聞

本文系人民網獨家發布,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在美國,哈佛大學率先穿上學校禮服,接著各大學相繼使用,但式樣與歐洲仍在使用的禮服不同,各校也有差別。在1895年,各校的代表開會,建立了統一的服裝樣式,1903年,產生了美國大學禮服的統一標准體系,后來,又在1936年和1960年兩次進行了修訂。因此,美國今日各大學流行的禮服規格一樣,只是在諸如顏色等一些細部略有差別而已。

明朝時,學位服傳入我國,當時西方基督教、天主教傳教士來中國興辦教會學校􀀁,並附帶了學士服。鴉片戰爭后,更多的傳教士來華,以及清朝留學生到美國留學,加深了人們對學士服的認識,更多學士服及其照片被帶入中國。

要追尋西方學位服的來歷,就要循著歐洲大陸大學教育發展的軌跡,回溯到中世紀的西歐。西歐大學教育的發展,是中世紀生活影響的結果。在中世紀初期,羅馬帝國滅亡了,希臘和羅馬燦爛的古典文化被摧殘,迅速走向衰弱,一度繁華的城市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各種教育機構蕩然無存,羅馬基督教會成了古代文化主要的承繼者和傳播者。到了12世紀,由於基督教的發展,需要大量的神職人員幫助主教管理他們的教區。於是陸續出現了修道院,大主教區學校和教區學校。大主教區學校設在大主教區內,教區學校設在神職人員所在的村落。教會利用這些場所,對教士和僧侶進行讀、寫、算和教義基本知識的教育,他們採用古典文化的一些成果,逐步形成了被稱為“七藝”(語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音樂、天文)的學習課程。這些學校的教師在意大利被稱為博士,而在巴黎則把教師稱為碩士。

那個時候,手工業興盛起來,並逐步與農業分離,商業也隨之發展,重新形成了以手工業和商業為中心的城市,出現了各種手工業的同業公會和商業行會,這些行會有嚴密的組織和規章制度,擁有相當大的自主管理權。隨著學校的發展,被稱之為碩士或博士的教師數量日益增加,各個地方的教師們仿效手工業和商業的同業公會,組織起了教師的同業公會,學生則組織成同鄉會,管理他們自己的事務。他們都把自己的行會叫做大學,因而大學這個詞成了各教育中心的共同稱謂。也就是說,最初的大學機構就是這些教師的行會和學生的行會組織。而同一行會裡的相同專業的教師又組成特殊的專業行會,稱為系或教授會,后來又把系這個名詞的含義擴展為教授某部門知識的大學分部(學院)。在意大利北部的玻洛尼亞地區,建起了中世紀最早的兩所大學——波洛尼亞大學和薩萊爾諾大學,隨后巴黎大學、牛津大學等學校像雨后春筍般相繼產生。

這些早期大學的學生,要編成班級進入教室聽課,但學校不會對他們進行考試。隻有那些決定今后要成為一名教師的學生,學校才會對他們進行考試。考試過程的第一步,是要對他們進行一系列的不公開的和公開的預試。考試合格的應試者,要穿上僧侶的長袍,同學士們坐在一起。接著要舉行由順利通過了考試的應試者提供葡萄酒的盛宴。這就是學生畢業典禮儀式的雛形。但是,要成為一個碩士或博士(當時,博士和碩士並無區別,都是教師,師傅的意思),還要經過二至三年的學習,通過了嚴格的最后的考試才行。

在中世紀的歐洲,城鎮裡的男男女女都穿長袍,寒冷的大廳和透風的建筑使得人們不得不披上長及地板並連著頭巾(hood 兜帽,又叫坎肩)的長袍。這些長袍和頭巾制作的原料和顏色,由各人財富和社會地位而決定。既然在早期大學中的學者都是傳教士,他們的穿著應與其在修道院的地位相一致,身上穿土褐色長袍,用頭巾保護他們的頭。於是,這種僧侶的黑色長袍和頭巾演變成了今天大學流行的禮服,不但學校畢業典禮的儀式上要穿,其他一些重大慶典也要穿。后來,長袍和頭巾開始採用較為明亮的色調,不同學位的禮服也逐漸變得有些不同。學士、碩士、博士的禮服樣式的差別,主要出現在頭巾上。過了一段時間,頭巾不再與長袍相連,單獨成了一件物品,人們把它戴在頭上。到了15世紀,帽子開始流行,頭巾幾乎成了飾物,人們穿它時,把它從頭頂順著脖子往下套,披挂在肩上,向后背垂下來。於是,學校禮帽應運而生。最初的學校禮帽的形狀起源於碩士學位的符號,有幾種不同的形狀,有的是圓形,有的是方形,有的在帽子中央有一簇裝飾物。今天的流蘇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隻不過更精致罷了。牛津大學最先採用平低方形禮帽,民間則建議學校禮帽應做成學者的一本書那樣的形狀,這樣更能表現它的學術含義,更有書卷氣。

禮服由長袍、方帽和頭巾三個部分組成。博士和碩士的長袍士是黑色的,准學士的長袍為灰色。學士的長袍,尖袖,前面不敞開﹔碩士的長袍,方袖,袖口呈弧形﹔博士的長袍,喇叭袖,胸前扣子兩旁各一道寬5英寸的天鵝絨貼邊,袖子上也橫著縫有三道平行的天鵝絨貼邊,顏色屬黑或別的顏色,它是學科類別的標志。帽子是方形“牛津帽”,各種學位的人都可以戴。帽子左邊垂下漂亮的流蘇,流蘇的顏色表示授予學位所屬院系。最能體現學位等級的是頭巾,其尺寸大小、形狀,隨學位的不同而不同,學位越高,尺寸就越大,做工就越精致。頭巾的外層與長袍的黑色材料相匹配,襯裡折疊向外翻出的部分,使用大學代表顏色。天鵝絨貼邊的顏色表示學科類別。

哈佛大學

當畢業生從大學堂西側經過哈佛銅像時,都要摘下學位帽向創始人約翰哈佛致敬,然后進入大草坪入座。它的畢業典禮從學位授予儀式開始便全程採用拉丁語進行,這樣的庄嚴和隆重讓人肅然起敬。連畢業生所獲的証書上印制的也是傳統拉丁文字,古朴字母的存在讓這些証書的歷史厚重感倍增。

哥倫比亞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的畢業儀式有學院和全校典禮之分。全校畢業儀式再次讓學生和家長感念至深。典禮伊始,在升國旗並演唱美國國歌之后,校長致辭提議全體畢業生起立,面向家長席鞠躬,對雙親和家人表示感謝。畢業典禮本身意味著畢業生學有所成,而哥大校長卻在此時讓學生銘記恩情,學會感恩。

普林斯頓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四年中一定會遠遠地避開校園中心納蘇樓前的費茲蘭道夫門。每年的新生都列隊走入這扇門,加入普林斯頓,而畢業生們都會列隊走出大門,象征著他們離開了學校走向社會。但據說在就讀期間,任何走過這扇門的學生都會畢不了業。大多數普林斯頓學生還是“寧可信其有”,在四年中不邁過費茲蘭道夫大門一步。

耶魯大學

耶魯大學的“畢業班日”有一項特別的傳統“戴怪帽”。也許是某一屆學生覺得戴著方頂學士帽太枯燥而想出了這個新奇把戲,延續至今。離畢業典禮還有幾個星期,耶魯的畢業生們就忙著挖空心思,買也好,借也好,現做也好,就為了在千奇百怪的“戴怪帽”大會上一展風採。

京都大學

日本京都大學以變裝畢業傳統而聞名。1933年的京大事件使得學校非常注重推崇自由的學風,而每年的畢業典禮,學生們都會Cosplay很多造光怪陸離的造型上台領証書。確實是一場嚴肅的、有深度的Cosplay畢業大殿,連禮堂外都鋪著紅地毯。

斯坦福大學

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的一特色是允許畢業生進場時穿著8奇裝異服,被稱為“Wacky Walk”。全體同學都穿著象征有斯坦福特色的戲服涌入體育場跳舞慶祝畢業。幾乎沒有畢業生是完整地穿著一身的學士禮服入場的,學術帽和垂布在這裡都成了陪襯,搞怪風趣的裝扮和極具想像力的道具才是這場畢業典禮的主角。

來源:留學生雜志

(責編:王李(實習生)、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