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人民網獨家發布,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出國前,如何為孩子選學校、選專業,如何做好出國前的心理調適和准備,已經耗去了留學生家長多半的精力。但並不是把孩子送出國就萬事大吉了,畢竟,成功留學不等於留學成功。
對很多孩子來說,出國留學是他們與國外生活的第一次觸電,在心理上會存在不少波動。出國前,他們充滿了期待、渴望、興奮的愉快心情,同時也有著是否能適應國外生活的小擔心。此時,如何跟遠在國外的孩子進行溝通,如何適應孩子離開帶來的空虛感等,則成了考驗留學生家長的又一道難題。
尷尬的是,很多家長也是第一次經歷孩子出國,他們並不擅長和孩子的遠距離溝通,也不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愛子心切,卻幫不上忙,有時還會幫倒忙,使得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容易產生抗拒逆反心理。
女兒在加拿大留學的王女士就很郁悶,每每和女兒聊到學習的時候,女兒總是以“我會努力的”一句話來搪塞過去,令想了解女兒更多學習情況的王女士毫無辦法,女兒總抱怨課程很難,王女士想開導女兒卻又不知從何說起,隻能干著急。
當然,由此困擾的也並不只是王女士一位。
“女兒要回國了,我歡天喜地,幫她打掃、整理房間。衣櫃太滿,我就自作主張將她幾年都沒穿過的兩件衣服送了人。結果,到家第一天,就為這件事和我大吵一通。”葉媽媽實在不明白,自己的舉動,為何引起女兒這麼大的情緒反應?更令她想不到的是,女兒在家的這些日子,自己任何一次單獨外出、甚至接一個客戶的電話,都會招來女兒的不滿。
面對媽媽的不解,16 歲的女兒帶著哭腔抱怨:“我大老遠地飛回來,爸爸媽媽卻忙著應酬自己的生意。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在國外有多麼孤單。”
出國留學的孩子越來越低齡,與之伴隨而來的心理問題也日益凸顯。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定型的孩子,在面對成長過程中必經的考驗(如學習壓力、人際交往、戀愛等問題)時,本來就缺乏應對技巧,又因為身處異國他鄉,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幫助,更容易陷入孤獨和迷茫。
這時候,父母正確的心理陪伴顯得尤為重要。但非常遺憾,我們身邊大多數的父母,想方設法給予孩子留學海外的最好的物質保証,卻忽略了必要的心理撫養和心理陪伴,這是孩子一系列心理問題、甚至是悲劇產生的根源。
那麼,身為留學生的父母,你對孩子的關注是有效果的心理陪伴嗎?建議每個父母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
①你是在關注孩子的“心”嗎?
很多時候,父母們誤讀了“關心”的含義。關心,拆字釋義為“關注心理”,而父母們關注的,卻往往是物質層面的東西。比如,孩子打來一個越洋電話,父母的問候往往是“錢夠用嗎?”這樣問當然沒錯,但至少可以再加問一句:心情還好嗎?
任何一個人,被突然放置到一個陌生的、遙遠的環境中,最先喪失的是安全感,更何況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他知道,如果遇到困難,父母和朋友再也不會像在國內一樣,第一時間出現在他面前。隨之而來的是孤獨感。脫離父母溫暖的懷抱,在陌生的人群中建立新的人際關系,對於留學生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也是很大一部分留學生轉身尋找異性愛的原因——那或許是一種愛的替代品。
除此之外,生活習慣的差異、學習方式的轉變等,都會給留學生們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
父母對孩子所處環境要有足夠的感同身受,才能真正體會到孩子正在承受什麼樣的壓力。很多父母在孩子出國前,會約法三章,如,一定要拿到什麼學位才能回國,必須結交當地異性朋友等。這都是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的表現,而孩子內心在想什麼,要的是什麼,大多數父母並不知曉,也不關注。
②你在用“心”和孩子交流嗎?
葉媽媽的女兒抱怨,每次從國外打電話給媽媽,總怕打擾她。好不容易打個電話,媽媽又會時不時抱歉地說:“媽媽那邊的電話響了,我先去接一下,過會再打給你。”每到此時,女兒的心裡總不是滋味。女兒在她心裡,總是沒有生意來得重要。
而另一位家長面對同樣情況時的做法就很值得推崇。有一天,留學美國的兒子發來一封郵件,訴說自己的厭學情緒。這位媽媽盡管當時工作非常忙碌,但還是回了一封信,和兒子約定視頻聊天的時間。后來聊天時,這位媽媽告訴兒子,厭學情緒每個學生都會遇到,並不是他獨有,如果真的不想學習,不妨先放下課本,找點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來做,將注意力從枯燥的學習中暫時轉移出來。
兩位媽媽最大的區別在於,一個是在用聲音交流,而一個是用心在交流。孩子都有顆敏感的心,是否用心,他們一下就能捕捉到。而當這個信息被孩子捕捉到后,他們也許會自動切斷和父母的溝通渠道。
③你是孩子的首要求助對象嗎?
事實上,要幫助年輕的留學生們遠離心理困擾,最重要的是要改變父母——孩子在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有時不是孩子一個人所引發,很可能是與整個家庭系統有關聯。其中,家庭溝通模式是最重要的環節。
父母們不妨自檢一下,孩子遇到問題,你是他\她的首要求助對象嗎?如果不是,那麼你們之間的溝通要進行一些修通。
家長不妨從以下方面來進行心理陪伴:
① 陪伴孩子做好出國前的功課:中國孩子去國外留學,絕對不是換個城市讀書這麼簡單。一定要對所去國家的文化習俗、表達方式、教育體制、醫療制度等有相當程度的熟悉,才會省去日后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② 教會孩子進行時間管理:學習壓力是留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國內的學生,習慣記憶學習,而國外注重學生的創造性,提倡主動學習。父母教會孩子學會時間管理,避免考前手忙腳亂,繼而產生厭學情緒。
③教會孩子開放的心態:國外的學校給學生提供的服務是非常周到的。通常有學生服務部,幫助學生解決各種生活問題﹔有就業服務中心,提供各種就業機會﹔有心理咨詢中心,提供心理幫助。父母一定要鼓勵孩子,在遇到困難時,一定要學會主動求助。
④和孩子保持相對密切的聯系:現在電話、網絡等通訊設備很發達,父母要善於利用這些工具,和孩子保持相對密切的聯系。如果孩子長時間沒有電話打回家,那可能是出現心理問題的前兆,父母最好要主動打電話詢問孩子的近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