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德樹人,價值立意
2015年政治非選擇題突出價值立意,堅持立德樹人,通過試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社會正能量。第38題以互聯網時代借助“眾”的力量分享知識和智慧,傳遞友善與愛心,創新商業模式,參與社會治理等充滿溫暖和正氣的素材創設試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發揮互聯網的積極作用,更好地融入社會,積極有序地參與經濟和政治生活﹔第39題以某校開展“文化漫游”文化實踐活動為背景,通過圍繞“燦爛文化、紅色記憶、魅力創新”的主題提供活動意向的要求,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相結合,凸顯愛國這一永恆的主題。
試題有利於引導考生深入思考現實,運用所學知識對社會生活中的問題做出正確的價值評價,較好地發揮了政治學科“潤澤心靈、涵養道德、端正態度”的學科價值。
二、貼近生活,突出應用
2015年政治非選擇題將學科知識蘊含在鮮活的生活場景之中,較好地實現了學科觀點與生活實際、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的統一,知識的活力和價值在生活中得以彰顯。
1.立足生活選取素材,設置試題情境
一是面向社會生活,關注社會熱點問題。今年的主觀試題緊密依托並生動反映社會生活,一些被黨和政府以及廣大人民高度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躍然紙上。如第38題以互聯網時代對人們的經濟、政治、社會生活的影響創設情境,第40題以“一帶一路”戰略為背景,讓學生為企業如何抓住機遇促進發展,從哲學方法論角度提出建議。這充分體現了思想政治學科關注社會的本質,對引導師生在教學中關注社會、思考現實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是開發北京資源,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第39題以北京豐富的文化資源作為關注點,以設計“漫游北京”文化實踐活動方案為要求,引導學生思考並宣傳家鄉悠久燦爛的文化。試題貼近學生生活,為考生提供了更為真實、親近的情境和問題,使考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運用相關知識分析解決身邊的問題,拉近了試題與考生的距離,也體現出高考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2.理論觀點融入生活,突出知識應用
2015年政治非選擇題更加突出學科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巧妙整合教材資源和生活資源,將理論觀點融入生活實際,較好地考查了學生運用學科理論知識和思想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38題圍繞“互聯網時代對人們生活帶來的多方面影響”這一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將學科知識寓生活場景中,考查了考生辨識評價觀點、分析提出建議、科學評論問題等各種能力。第39題“漫游北京”的主題實踐活動設計,既反映了當前北京各中學正在廣泛開展的“社會大課堂”實踐活動的積極成果,也有利於推進學校實踐活動的進一步落實,對課堂教學對接社會實踐、學科知識聯系社會生活發揮了積極的引領和導向作用。
三、突破限定,追求開放
2015年主觀性試題凸顯開放性,試題答案不唯一,角度自選、開放闡述,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例如,第38(1)題,要求考生回答是否贊同在互聯網時代,“我們通過連接把自己變成了一種新的更強大的物種”這一觀點,並用所學哲學原理說明理由。第38(2)題,要求考生分析試題提供的一些建議的合理性,並補充一條建議。第38(3)題,要求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相關知識,以“互聯網時代的公民與政府”為題,寫一篇短評。要求觀點明確,邏輯清晰,論述合理,200字左右。
第39題,圍繞“燦爛文化”“紅色記憶”“魅力創新”三大主題向同學們征集活動意向。要求結合個人體驗和《文化生活》知識,闡述推薦地點的文化價值,100字左右。
第40(3)題,要求考生回答某茶業集團如何抓住“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機遇提出兩條方法論建議。
開放性試題給考生的發散性思維、創新精神提出了一些新要求,為學生展示自己的創新能力搭建了平台,提供了舞台,給考生的發揮留下了創造空間。
四、關注差別,增加選擇
2015年試題繼續保持北京卷命題的選擇性特點。例如第39題,要求考生從“燦爛文化”“紅色記憶”“魅力創新”三大主題中任選其一,可以從9個備選地點中選擇,也可另選其他。本題具有雙重選擇的特點,一是主題可以選擇,二是地點可以選擇,照顧了北京城區、郊區和山區不同的地域。
五、鼓勵創新,推進實踐
2015年試題強調學以致用,增強了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考查要求,強調理論聯系生活實際。
例如第39題,某校開展“漫游北京”文化實踐活動,圍繞“燦爛文化”“紅色記憶”“魅力創新”三大主題向同學們征集活動意向,要求結合個人體驗和《文化生活》知識,闡述推薦地點的文化價值。本題既有實踐,也有創新。實踐性表現在要求學生結合個人體驗,自己實踐的感受撰寫推薦詞。創新性表現在這種試題形式是以前沒有考過的,也給學生創新提供了機會。
試題有利於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有利於引導教學組織社會實踐,有利於引導社會關注社會實踐。
六、卷面活潑、圖文並茂
主觀性試題卷面活潑、圖文並茂,給人以清新的感覺。例如,第38題“眾”字的最初字形,政府官方網頁等形式,具有啟發性和趣味性,符合考生的心理和認知特點。
點評專家:
北京教育學院豐台分院 劉潤澤
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 李嵐
北京市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 任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