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7日電(熊旭)今天上午,2015年全國高考第一科語文結束考試。北京順義區教研考試中心高中語文教研員劉德水點評高考北京卷作文時表示,有創新而又平易,考生不會覺得生疏,為考生展示自己的語文學習成果提供了平台,對中小學的語文教學導向性極強。
劉德水說,今年的微寫作依舊承襲去年“三選一”的形式,體現了選擇性,照顧到了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特征,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所選擇,展示自己的寫作才華。從內容上看,第一題是名著閱讀的考查,要求從《三國演義》《巴黎聖母院》《四世同堂》《平凡的世界》四部作品中選擇一部,加以介紹。體現了《課標》對名著閱讀的重視,也體現了《北京市中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改進意見》提出的“加強經典名著閱讀”,“提倡閱讀整本書”的要求。第二題,寫一條對如吸煙、賽場京罵等社會不文明現象的進行勸說的短信。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第三題,以“圓”為題,寫一首小詩或抒情文字,為愛好文學、想象力豐富的學生提供了展示機會。這些題目,貼近生活,接地氣,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寫作興趣,為考生提供了非常廣闊的思考和寫作空間。
在大作文方面,劉德水表示,第一次出現了二選一的命題形式,以“考生為本”,讓考生自己選擇,體現了對考生興趣愛好的尊重。第一題,“假如我與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生活一天”。在思想上,引導學生樹立英雄主義理想,增強民族自信,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追求。“我心目中”這一要求,又給學生提供了選擇,讓考生“有的寫,喜歡寫”,體現了不與考生為敵的人文化特點。第二題,結合《說起梅花》的閱讀文本,要求學生結合生活,選擇一種使自己“滲入靈魂的熱愛”的“物”,展開寫作。聯系閱讀,讀寫結合,命制作文題目,這是今年高考作文的創新。體現了讀寫結合的語文學習規律,對轉變當前教學讀寫割裂的偏向,具有現實意義。同時,在今年增加題量的情況下,又能讓考生減少構思時間,提高寫作速度。
同時,他還認為,兩道作文題,各自獨立,有所側重。一道記敘文,一道題不限文體,甚至連過去常見的“詩歌除外”也不再要求了。這樣,兩道作文,從不同文體、不同維度,為考生展示自己的寫作能力,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思考,提供了非常廣闊的空間。此外,今年的作文題還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在生活中運用語文,把語文學習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試題的開放性,又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展示出自己的寫作水平,體現出了高考試題的評價區分作用,有利於高校的選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