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15年語文高考改革的焦點之一,北京卷大作文首次採用了“二選一”的命題形式。兩道作文題都採用命題形式,以“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和“深入靈魂的熱愛”為題,分別側重於對歷史的體察和對生活的關注,既延續了北京卷一貫的內容導向,又為學生提供了自由選擇、發揮特長的空間。微寫作在2014年平穩過渡的基礎上,增加了概括名著情節、呈現語言風格、展現象征思維等要求,從而強化了對考生能力的綜合考察。
大作文:均採用命題作文形式
從2003年到2014年的12年間,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以命題4年、材料2年、命題2年、材料4年的順序交替出現。隨著“二選一”形式的確立,命題形式將如何選擇備受關注。
2015年北京卷兩道作文全部採用了命題形式,與西城區一二模的模式一致。其實這樣的選擇也比較好理解:兩個題目採用相同的形式,審題難度持平,更加方便在閱卷時保持尺度,體現高考的公平性。
在兩道作文題中,“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明確要求寫記敘文,適合對歷史人物生平、精神比較了解的考生。考生首先要明確寫哪位英雄,例如題目既提示了岳飛、林則徐、鄧世昌、黃繼光等戰場英雄,也提示了鄧稼先等可被稱作“英雄”的杰出人才﹔第二要選擇適合展現英雄形象的“一天”,例如岳飛在朱仙鎮大破金兵時,與在風波亭含冤而死時,顯然對應著不同的風貌,這與考生的選擇有關﹔第三要在這“一天”中,通過再現歷史事件或虛構“我”與英雄的交流,塑造英雄人物的形象,其中生動形象的細節描寫不可缺少。此外,還要體現“我”與英雄的關系,例如思想境界的相同與不同、英雄人物對“我”的感召,“我”對英雄人物的欽敬之情和效仿之志等。
“深入靈魂的熱愛”沒有限制文體,適合對日常事物具有較多關注和思考的考生。題目的最難點和解讀關鍵在於“深入靈魂”:“深入靈魂”究竟是多深?為什麼會這麼深?事實上,如果用記敘事件來體現“深入靈魂”,對文章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這篇作文寫成議論文會比較容易。比較好寫的一種思路是揭示所選物象征的某種精神、品格,通過這種精神、品格對“我”內心的感召和震撼,達到直指靈魂的目的。
整體來看,兩道題的寫作對象都很明晰,就是某一特定的“英雄”或“物”﹔在思路清晰,比較容易下手寫作的同時,也有效地避免了概念化、泛化性質的套作。在內容導向上,它們延續了北京市高考作文題關注歷史經驗、關注現實生活的方向,又有意識地展現出記敘與議論的差異傾向,適合學生根據特長自主選擇,充分展示自我。
微寫作:強化對能力的考察
2015年北京卷的“微寫作”,與2014年相比有所繼承,但又明顯地強化了能力考察。
2014年的微寫作,無論是“學習語文的體會”,還是“對‘家長送考’的評論”,抑或是“18歲的紀念”,都有非常清晰的寫作對象,拿到題目就可以直接構思下筆。
2015年的各類題目顯然提高了要求。“名著情節推薦”一題,首先要對給定名著的情節進行概括,之后才是陳述推薦該內容的理由。如果對題目中給出的四本名著不熟悉,不僅難以精煉地概括他們的情節,還必然會影響到推薦理由的陳述。“勸說不文明現象”一題,除了對內容和表達得體性的要求,還增加了語言風格上“幽默”的要求。“圓”一題,首先要揭示“圓”的象征意義,如“圓滿”、“圓備”、“靈活處事”等,然后在此基礎上展開抒情,不僅增加了審題立意的難度,寫作傾向也從單純抒情變成了蘊含哲理的抒情。
由此可見,相比2014年,2015年的每類題目都強化了對能力的考察,這也是微寫作題型從初設走向成熟的必然途徑。但在題目設置上,2015年各題目的選擇性稍顯欠缺。在3道題目中,“勸說不文明現象”一題的指向很明確,甚至列舉出了“亂涂亂貼、違禁吸煙、賽場京罵”等非常具體的現象,考生可以直接針對性地進行表達﹔但“名著推薦”需要先從給定的4本名著中篩選情節,“圓”需要先揭示題目中的象征意義,這些都是要求比較高又浪費時間的。因此,我們可以預測,這次微寫作選擇“勸說不文明現象”的考生會比較多。
除了各類題目要求的增加,我們還可以看出一些指向性的特征,例如,對名著情節的概括,是高考改革正在強化的考察內容之一,在這次微寫作中出現了﹔抒情類題目從去年的“可寫詩歌”,到今年的“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也表明多年來對詩歌體裁的“禁令”正在加速打破。
針對2015年北京卷體現出的作文題命題趨勢,對於2016年、2017年以至更晚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說,加強對歷史知識、對生活細節的關注,強化名著閱讀,都是很有必要的。高考大作文“二選一”、微寫作“三選一”的模式,還要求考生針對性地培養自己的長處,便於在考場上選擇更加擅長或者材料更豐富的文體、話題和立意角度,而不至於面對多個題目“選擇障礙”,影響自己的發揮。
來源:學而思高考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