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人民網>>教育>>正文

2015北京高考語文試題評析:更具改革氣質,未來將繼承延續

2015年06月07日15:52    手機看新聞

一、試卷結構與模塊:文本擴容,作文雙選

幾個月前,東學堂語文曾針對本年度北京卷《考試說明》撰文分析,詳細闡述了其中對試卷結構進行了三處比較明顯的調整:第一,明確表示將增大試卷閱讀文本量,將語文基礎題模塊徹底並入現代文閱讀﹔第二,拆分閱讀延伸題為分值相對較小的開放式簡答題或探究題﹔第三,大作文將採取二選一形式命題。從整張語文試卷呈現出的情況來看,這三點均得到有效落實。

試卷閱讀文本量方面,其實縱觀本年度高三寒假期末統考、一模及二模,各區試卷均已在逐步進行調整,但大多數區直到二模語文試卷才真正落實文本字數目標。2015語文真題中,社科文閱讀足足有三篇材料,加上題目后所佔篇幅達到三頁半,大大超出去年同期的水平,和二模某些區的試卷相對接近,而文言文今年也考了兩篇,古詩詞是北京卷第一次考察長調詞,篇幅接近百字。這充分說明考生未來不僅要面對現代文篇幅增加,對於古詩文也要有更快的閱讀速度。語文基礎題本次分散在社科文、古詩文、散文等文段后,分值進行了大幅壓縮,還不到10分,與往年相比,題目種類也有變化,新增加的詞語中加點字含義題值得考生關注。

考生在面對這樣一張“加量不加時”的試卷時,首先需要保証的就是臨場時間分配的合理性,如果在哪一篇文章糾纏過久,勢必影響其他模塊的答題,特別是最需要時間充足的作文部分。因此,對應屆考生來說,閱讀答題時的整體效率至關重要,分數表現或許也與此有直接關系。而未來幾屆高考考生也務必從現在開始鍛煉速讀現代文能力,在文本中精確提取信息的能力也要有相應提高。

作為試卷結構中最明顯的調整,閱讀延伸題的拆分基本上早就被大家公認為定局,可能有懸念的是拆分后的開放性命題會以怎樣的形式展現。從2015北京語文試卷來看,可以被認定為開放性命題的主要是兩道題,分別出現在為文言文和散文板塊,其中文言文考察學生對讀本課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兩種不同標點方式的取舍,要求相對較高﹔散文考察對文中某句話的個人理解,對考生來說,解題方法和答案結構與往年相比依然相似,當初對於閱讀延伸題的訓練還是可以派上用場的。在東學堂高三課堂上,我們也專門強調過“題型形式雖變,考綱要求不變”的觀念,要求高三學生們不要受到單純的形式改動的影響。從試題來看,其實還是要求考生展現常規能力。

此前很多考生及家長很關心今年大作文二選一的情況,媒體也多次就此詢問過我的意見。當時我曾給出過兩點建議,首先,作文多選其實有利於考生審題門檻降低,因此意味著自由度提高,這對寫作能力優秀者是紅利,但對一般考生而言是把雙刃劍,容易輕鬆掉入二類立意﹔其次,在臨場必須要注意選定題目所消耗的時間,切忌“選擇障礙症”、文已下筆又臨時換題、涂改作文紙等自亂陣腳行為。選擇越多,越需要考生清楚或有意培養自己的長項,果斷選擇更擅長或材料更豐富的文體、話題、立意角度等。

今年的兩道大作文題均為命題作文,一道題是想象與古代的英雄相處一天,題目明確要求寫記敘文,第二題從散文閱讀中生發出來,要求尋找生活中的事物,談談你對它“深入靈魂的熱愛”,因此任何考生均能從中找到平時習練較多的題目來入手寫作。審題門檻降低,是為了大家能寫出更出色的文章,有更大的空間自由揮洒。因此今年作文題目難度並不太高,但想寫好還是需要一定的思考深度。針對作文題目的更多分析,東學堂語文已經另文詳述,在此不贅。

二、命題難度及思路:偏重靈活,考驗積澱

今年北京語文卷的命題特點,不外乎“靈活、綜合”四字。相較於往年比較傳統的題干表述,今年的題干中多了很多“不標准”的設問方式,需要考生自行尋找題干中的關鍵字詞,將非典型題目轉化為日常訓練的標准題型,或者將其拆分為多個題型的綜合,進而還原為考綱中的某幾項具體能力要求。考生除了要“知道怎麼答”之外,還需先“知道問什麼”,無疑是增加了一重篩選條件。比如文言文模塊的第13題,題干表述為“任選文中提到的三個人物中的兩個,用兩個熟語或成語描述他的處事為人”,從性質看,這既需要考生回到原文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又需要調動自己的詞匯儲備,找到合適的熟語或成語對其進行描述,既考文言閱讀又考文學常識,兩種不同能力靈活應用,才可拿全分數。

靈活命題、命綜合題,淡化答題格式和解題技巧,是本輪語文高考改革中的要點之一,從2015北京高考《考試說明》中的樣題,到此前三輪區級統考卷,其實都呈現出類似的思路。這一點,在2013、2014年北京高考語文卷中就有部分題型出現,如今隻不過是在過去的基礎上繼續前進。

與去年高考語文試卷相比,2015語文卷的絕對難度並未提升,但考生拿分更加困難,除了上文所述命題思路偏重靈活、綜合的因素外,今年的題目還要考察考生平日的語文積澱,直接針對某些較難的考點或知識板塊,也讓拿分難度進一步提高。比如文言文第一次考察了主觀翻譯題,詩歌鑒賞考察蘇軾詞與《醉翁亭記》山水之情的異同等,這些題目,不僅要區分答對或答錯,在答對的學生中還要區分快慢,——如果有比較深厚的語文積澱,學生可以用比較迅速的非常規手段拿分,結合試卷整體閱讀量增大的背景,在其他模塊也能留下較為充裕的時間,有助於提高正確率並穩定心態。

按照各試卷模塊進行分析,語文基礎題已經整體並入現代文閱讀,在難度上堪稱簡單。文言文部分選擇了《呂氏春秋》中的論說類文章,題型中出現主觀翻譯題和精確到字的意思選擇,難度有提升。詩歌鑒賞部分考察宋詞,題目容量加大,但考察深度尚可。社科文與散文閱讀除了篇幅增加外,題型相對比較穩定,考察篩選概括文章信息、歸納概括標題等常規能力,其中“從謀篇與立意角度賞析文章匠心”一題相對較難。

三、未來趨勢與應對:延續改革,盡早綢繆

其實,從長遠來看,2013-2017年的北京高考語文卷,性質上均屬過渡,需要為2018年后高考全面換代升級進行鋪墊,因此每年均會進行一部分題目的微調,上下呼應,彼此連綴。比如2014年北京語文真題中,除現代文部分外,每個模塊均有非常明顯的命題調整,2015年則著重對現代文部分進行改革,其他模塊要麼繼承去年要麼保持穩定。這樣逐年微改,既可以保証應屆考生利益不至於大受影響,也能保証在幾年后順利完成教改升級的目標。

但是這樣的處理方式也會帶來問題,最直觀的就是,在這一思路下,最近幾年的北京高考語文卷,每年都會有比例不低的題目涉及到改革變化,這也勢必會讓應屆生的備戰無法針對當年的最新形勢做出預判,導致復習備考的不確定性不斷累積。而等到《考試說明》出來,往往為時已晚,也來不及做出相應調整了。

為此,同學們必須從現在起關注北京高考語文,不僅是單獨哪一年的試卷,而且要掌握最近三年來的趨勢走向。2015年北京高考語文卷,只是下一屆考生復習備考語文學科時必須達到的最低標准,此外尚需針對當年度的新變化加以前瞻,預先准備,留有可供臨場應變的必要准備,才能保証在未來的高考中順利過關

來源:學而思高考研究中心

(責編:王李(實習生)、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