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重慶6月7日電(陳易)今日上午,在第一科考試結束后,西南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院長董小玉、重慶巴蜀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羅倫蓉、重慶育才中學語文研究員級教師熊少華就今年高考語文試題進行了解讀。
三位專家表示,今年高考語文(重慶卷)體現了新課程標准和考試說明的精神,非常貼近高中教學。試卷格局基本穩定,難度適中。在考點、材料性質、試題命制思路以及整體架構上與去年保持了一定的承繼 ,同時,又在部分內容上與全國課標卷接軌。試卷梯度合理,試題設制合理、溫和,無偏題、怪題。部分題目設計有所創新,切合學生備考實際。
基礎題題型有較大變化,難度與去年相當
熊少華說,由於明年重慶高考將採用全國卷,為了與全國卷接軌,今年,重慶高考語文卷基礎題題型有較大變化,但是難度值與去年大致相當。具體來看,一大題試題由4個減為3個,標點題今年沒有考查,分別考查學生對字音、字形、詞語應用、文句銜接的掌握,考點明確,字音、字形、成語均為常見但又易錯的詞語,題目不偏不怪,是備考復習的范圍﹔三大題的8題由考查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取消,變為考斷句,把10題的第三小題提上來,並由原來的考課外文段變成直接在選段中考,減少了學生的閱讀量。
試題注重文化傳統的傳承和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羅倫蓉說,今年的高考語文試卷緊扣時代脈搏,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濃郁的地方特色。比如,成語題中的自駕、家用汽車產品規定,銜接題中的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等內容體現了時代特色﹔成語題中的重慶商品交易會,病句題中的瞿塘峽等內容體現了地方特點。
此外,還注重文化傳統的傳承和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比如,社科文閱讀中的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文言文中的中醫文化都體現了對文化傳統的重視﹔大閱讀《甘森的西紅柿》中對親情的頌揚,對奉獻者的贊美,作文中對乘客的理解、體諒、關愛所展示出的溫暖都體現出滿滿的正能量,語言運用中20題對百合花不管雜草非議,努力奮斗的褒獎都體現出題者倡導正確價值觀的導向。
總之,今年的重慶高考語文試卷,總體結構勻稱,節奏流暢,從知識類題目到能力型題目,跳躍台階不大,較好的體現了梯度性。試卷目標取向是考生的語文素養。命題者的取材視野開闊,關注社會,關注考生,表現了較好的地方特色。
作文:貼近生活,考生不容易跑題
董小玉說,今年的作文材料雖短、事件雖小,但貼近生活、貼近現實,兼具情感性與思想性。在當今浮躁的社會文化語境下,這一材料作文具有很強現實的針對性和鮮明的思想導向性。它能引導人們,沉靜下來、反思自己、反思社會,重新認識生命、認識價值、認識崇高。
“孩子要求司機等待媽媽上車,乘客由不滿、抱怨到沉默,這一變化體現了什麼思想?體現了和諧健康的精神走向。”董小玉說,具有而言,可以從寬容精神、敬畏生命、道德價值和平和心態四個方面進行挖掘。
總的來說,這次作文不容易跑題,審題的門檻並不高,但是要寫出材料蘊含的情意、深意、趣意,卻需要平時眼觀社會、思考社會、心系他人、胸襟開闊、情感飽滿。寫作時,考生們既可以從情感性入手,也可以從思辨性落筆。要力爭立意深遠、視角獨特、擬題新穎,思維清晰、語言流暢,寫出“人味”“情味”“思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