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王雲濤
心態
平常心陪考
換位想問題
家住越秀區的李女士,女兒今年參加高考[微博],因女兒前幾次模擬考試成績不穩定,她緊張得半個月都睡不好。記者了解到,這樣的家長[微博]還不在少數。對此,專家呼吁,家長更應該保持平常心,家長過度緊張,反而會影響孩子心態。
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王琳教授分析,每個孩子臨考的表現不一樣,家長不宜想當然地去判斷孩子對高考的態度是對是錯,並過多干涉。
過來人:默默關注適當鼓勵
廣州中醫藥大學2012級學生家長孔媽媽笑言,當時自己比孩子緊張,但是不敢表露出來,甚至過多一點的關心都不敢。“生怕他多心,影響學習,隻能默默關注,時常給予一些鼓勵。”
她平時會盡量做好吃的東西,但如果孩子拒絕,她也不會勉強。但會在一旁,看看孩子飲食作息是否規律,茶余飯后,和孩子聊些輕鬆的事。她提醒,不要整天把考試挂嘴邊,讓孩子心理承受壓力。不過,考試中,孔媽媽還是發現了兒子的焦慮情緒,便找機會和兒子聊了些愉快的未來的話題,並適度引導,讓兒子盡量放輕鬆,安心應考。
孔媽媽總結,考試中要多關心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睡眠不好,要讓他多注意休息,說話語氣不宜過硬﹔說些鼓勵的話,精神上與孩子同在考場。
建議
一、家長要有好的心態,就如平時一樣該干什麼干什麼。不要過度關心、過度緊張,或怕影響孩子,突然不敢關心了。王琳教授認為,在生活習慣各方面,最好都保持常態化。
二、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尊重孩子。高中生已經是大孩子了,家長不能總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問題,有什麼想法時,應該征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支持與溫暖。
飲食
勿一時大補 湯水可適量
“我該怎麼給孩子安排飲食,那些合適的湯水該怎樣做?”別著急,廣州中醫藥大學的吳依娜教授手把手來教你。
吳依娜教授表示,為了考生有一個好的狀態應考,食物安全最重要,所以不要輕易給孩子吃平常沒吃過的食物,不要給孩子吃榴蓮、芒果、菠蘿等可能引起不適的水果。要補充能量和水分,冰凍飲料等也不是最佳選擇,可自制西洋參水或玫瑰花茶等隨身攜帶,緩解緊張情緒,提神生津。
湯類做法
大眾考生:太子參(30g)、瘦肉或豬骨半斤,功效:補氣、生津、提神。
考試期間:西洋參(10g)+麥冬(6g)、瘦肉+雞肉(去皮)﹔功效:提神,但注意中午喝,晚上不要喝。
睡不著的考生:安神湯:酸棗仁(15g)+柏子仁(20g)、瘦肉、豬脊骨。
緩解緊張:天麻(10g)+5枚大棗+大魚頭。
感冒考生:馬蹄+紅蘿卜+瘦肉。
提示
女生考試期間來例假,太緊張會引起腹痛、嘔吐等症狀。為避免這種情況,有的考生調整經期時間,避開高考。對此,專家建議最好不要。吳依娜教授表示,經痛也不要太緊張,調整自己的心態,可喝驅寒湯去痛。
驅寒湯:生姜(6片)+紅棗(五六個)+紅糖(適量)。
鎮痛湯:田七(5g)+瘦肉/雞肉。
過來人:送湯送飯加強營養
2013級考生家長謝先生告訴記者,“當時孩子學校離家裡很遠,高考前一個月和考試時,我們天天跑去送湯送飯,加強營養。”謝先生坦言,“高考期間放心不下孩子,特別是孩子在校住宿不在身邊,怕她吃不好睡不好,所以也是想盡辦法給孩子做飯然后送過去。這也是我們關心孩子的一種方式,孩子也接受。”
其實,對於在校住宿生,很多家長都會選擇為孩子備營養靚湯送過去,既有營養,又能讓身體處於最佳備考狀態,這對考生來說很重要。不過,家長們覺得,送湯頻率不宜過多,每周2-3次為宜﹔孩子喝不喝也隨他。
填志願
提前做功課 勿過度干涉
對於關心孩子們的家長,填報志願的工作,有的家長提前一年便開始做了。多名高校招生辦的工作人員表示,每一次大型的志願填報咨詢會,家長都積極參與。
家住天河的王爸爸告訴記者,他從孩子上高中開始,就會時刻關注各類與高考相關的新聞。今年,更是提前半年,就通過上網、看報紙、找人咨詢等方式,密切關注今年志願填報動向,做到心裡有數。
建議
家長們最好先熟悉當年的高考志願填報手冊,了解有哪些正規大學,大學往年錄取情況,專業情況如何。等分數出來后,結合實際分數,選擇合適的學校和專業,一起進行篩選﹔填志願最好尊重孩子意願,父母在一旁給予指導﹔與孩子產生沖突時,細心傾聽孩子的意願﹔用科學和孩子接受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
過來人:評估風險擴大選擇
“去年孩子參加高考,分數出來前后,我就開始為孩子報考做功課。”孩子剛剛參加高考的華工一高校老師說。
她表示,做這些功課前,她首先和孩子商量,是否要出省,是否介意去西北地區,是否傾向於北上廣等地高校,首先要在心中有個譜,根據城市做出報考選擇。
因為孩子的成績不錯,所以她選擇的大部分是“985”、“211”高校。“如果孩子分數足夠高,不妨沖一沖﹔如果分數不夠,可以選擇其他有特色的高校。”她認為,本科學校是高等教育的第一學歷,會影響孩子以后考研[微博]、考博、就業、出國留學[微博]等。
此外,專業選擇關系到孩子以后的就業方向。要考慮院校背景,不同背景意味著專業設置和培養方向的差異。因此,她做了個對比表格,各個高校某個專業的排行、平均分等。根據表格,選擇比較接近孩子分數的院校和專業。她建議,此時盡可能保守地選擇,留意招生計劃,評估自己的風險,結合專業的潮流特色考慮。
她提醒,要在所選擇學校專業擴大選擇與關注。例如,學金融的學生,還要關注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等這些相關的專業系列且在同一個學院的錄取平均分,這樣才方便填出專業梯度。(專題策劃:陳紅艷 專題採寫:新快報記者 王娟 實習生 羅丹玲 肖曼菁 通訊員 肖建喜 楊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