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
人民網>>教育>>正文

【高考進行時】北京卷·語文試題解析

2015年06月07日14:03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2015年高考語文科目考試剛剛結束,我們在第一時間組織了教科研及教育教學一線專家分析高考試題,解析命題思路,幫助考生和家長及時了解有關今年高考考題的特點和相關信息。

文言文:

2015年北京語文卷的文言文命題充分體現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語文課程標准、北京市語文學科指導意見的踐行。比如閱讀材料選擇了《呂氏春秋》中的《去私》,該文本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唯才是舉、以人為本的用人理念,以及公私分明、依法治國的法制思想,倡導積極的價值導向。同時,命題體現了對學生個性化理解的尊重,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理解。具體說來,命題具有以下四個鮮明特點:

其一,與課內結合。與往年相比,選擇了兩個文言文閱讀素材,其中第二個素材源自課內所學的課文,及《論語•侍坐》篇,使得高考考查與教材有了聯系。

其二,開放性。《論語•侍坐》篇中的對話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標點,而標點的不同源自對文本的解讀不同,那種解讀更合理完全可以有不同的判斷。這使得學生有了選擇性,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這體現了命題在學生認知要求上的開放。

其三,深入文本內容。文言文學習不僅僅是古代漢語的學習,還應該深入理解文本的內容,把握文本的主旨。《論語•侍坐》篇的探究性考查就體現了這一理念。另外,文言文第一則材料后的試題也明顯體現了這個特點,如由斷句改為翻譯,理解“善”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用熟語描述人物等。這意味著文言文學習不僅僅要注意“語言”,還要關注文本的“閱讀”。

其四,簡潔性。文言文閱讀的材料和題量增加,但文命題形式和答題要求上卻顯得清晰而簡潔。如選擇題的選項的表述字數明顯減少,第13要求用兩個熟語來描述人物,這就有效降低了答題的文字量,體現了命題的簡潔性。

(點評專家:北京西城區教育研修學院中學語文教研室主任 高級教師 盛志武)

作文:

微寫作,依舊承襲去年“三選一”的形式,體現了選擇性,照顧到了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特征,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所選擇,展示自己的寫作才華。

從內容上看,第一題是名著閱讀的考查,要求從《三國演義》《巴黎聖母院》《四世同堂》《平凡的世界》四部作品中選擇一部,加以介紹。體現了《課標》對名著閱讀的重視,也體現了《北京市中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改進意見》提出的“加強經典名著閱讀”,“提倡閱讀整本書”的要求。第二題,寫一條對如吸煙、賽場京罵等社會不文明現象的進行勸說的短信。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第三題,以“圓”為題,寫一首小詩或抒情文字,為愛好文學、想象力豐富的學生提供了展示機會。這些題目,貼近生活,接地氣,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寫作興趣,為考生提供了非常廣闊的思考和寫作空間。

大作文,第一次出現了二選一的命題形式,以“考生為本”,讓考生自己選擇,體現了對考生興趣愛好的尊重。

第一題,“假如我與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生活一天”。在思想上,引導學生樹立英雄主義理想,增強民族自信,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追求。“我心目中”這一要求,又給學生提供了選擇,讓考生“有的寫,喜歡寫”,體現了不與考生為敵的人文化特點。

第二題,結合《說起梅花》的閱讀文本,要求學生結合生活,選擇一種使自己“滲入靈魂的熱愛”的“物”,展開寫作。聯系閱讀,讀寫結合,命制作文題目,這是今年高考作文的創新。體現了讀寫結合的語文學習規律,對轉變當前教學讀寫割裂的偏向,具有現實意義。同時,在今年增加題量的情況下,又能讓考生減少構思時間,提高寫作速度。

兩道作文題,各自獨立,有所側重。一道記敘文,一道題不限文體,甚至連過去常見的“詩歌除外”也不再要求了。這樣,兩道作文,從不同文體、不同維度,為考生展示自己的寫作能力,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思考,提供了非常廣闊的空間。

寫作題(包括微寫作和作文),有創新而又平易,考生不會覺得生疏,為考生展示自己的語文學習成果提供了平台,對中小學的語文教學導向性極強。它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在生活中運用語文,把語文學習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同時,試題的開放性,又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展示出自己的寫作水平,體現出了高考試題的評價區分作用,有利於高校的選拔。

(點評專家:順義區教研考試中心高中語文教研員 北京市特級教師 劉德水)

古詩詞閱讀:

2015年北京市高考語文試卷的古詩詞閱讀題,發揮了語文學科在立德樹人方面的重要作用,體現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對語文教育教學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對有效解決當前語文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彰顯不足、經典文學作品閱讀量不夠的問題,做出了積極的嘗試。在選文和命制題目方面,突出了基礎性和選擇性,有利於考查學生的讀寫能力、獨立思考能力。

古詩詞閱讀題對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有著天然的優勢,本大題的核心閱讀材料是蘇軾的《醉翁操》,作者是學生熟悉的作者,素材是學生熟悉的素材,這又體現了命題人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的人文關懷和良苦用心。相信學生會在驚喜之中信心滿滿地解答這部分題目。

在試題命制方面,不再使用以往常見的多項選擇題,而是使用單項選擇題的形式,選項簡短、明確、清爽,便於學生解題,不額外給學生制造閱讀障礙,為學生的深入思考、優質作答鋪設了台階。而第二個選擇題的四個選項,更是將傳統文化的視野繼續拓寬開去,體現出北京高考語文試卷“小活多寬”的特色。

理解性默寫題此次融入了古詩詞閱讀題,共計6分,考查的是學生熟悉的、認知度高的名篇中的名句,體現了試題與義務教育聯系、與舊知聯系的整體性思維和課內課外適度整合的命題思想。同時,與古詩詞文本相結合的理解性默寫,豐富了作為閱讀延伸題的形式,鼓勵學生養成獨立思考、整合學習資源、加強學習過程的開放性和實踐性,體現出北京市高考語文試卷的創新,也拓寬了“閱讀延伸”的概念,即閱讀延伸不是一種題型,而是一種思考。這對於切實加強學科思想、經驗培養、在運用中學習語文有著積極的作用,有益於學生積極拓展閱讀視野、提升閱讀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最后一道主觀性試題,從《醉翁亭記》與民同樂的思想切入,明確體現了高考試題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正面導向,作為學生接受基礎教育的最后一次機會,顯現了高考這一高中語文最后一課的實際價值,在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建立民族文化自覺上,充分發揮了語文試卷的特有優勢。

語文學習是文化的熏陶,是知識的積累,是能力的訓練,是思維的開闊,是格調的提升,是趣味的改善。對於高中語文教學來說,這份試題無疑有著良好的導向作用,引導語文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靈活掌握和理解,更加注重知識、能力的整合和拓展以及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

(點評專家:北京市東城區教師研修中心研修員 高級教師 張芮)

文學類閱讀:

2015年北京市高考語文試卷文學類閱讀《說起梅花》,充分體現了高考命題秉承的穩定性與創新意識,取材學生熟悉的生活材料“梅花”這一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意象,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傳承了民族文化,很好地體現出中學語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導向。

今年的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考查能力點很明確,語文基礎題整體難度不大,體現了基礎性,如第20題,考查字義,重視對學生12年的學習積累考查,突出對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語文素養的檢測。閱讀主觀題進一步開放,與大作文的寫作“深入靈魂的熱愛”相聯系,體現出閱讀延伸是大延伸,加大了語用能力、閱讀能力、判斷信息能力的考查,通過這種閱讀考查,更好地體現語文的實際應用能力,體現語文教育在學生終身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從命題技術角度,命題在加大題量的同時,在題干上為考生搭設了必要台階,如25題,題干中的“書香”“詩心”點出答題的方向和范圍,幫助考生對文本的理解和答題,有效控制整體難度。

今年的文學類閱讀與作文的第②題聯系,很好地體現了對學生文化視野和文化思考的考查,同時也是在學生閱讀、寫作過程中滲透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體現出“文以載道”的思想,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突出了試題“文化立意和能力立意”的特點。

作文第②題要求學生通過“《說起梅花》表達了作者對梅花‘深入靈魂的熱愛’”所生發出來的聯想,表達自己對一物(植物、動手、器物)發表議論、記敘或抒情。這樣的命題創新是考查學生讀寫結合的能力,通過讀文,為寫作提供借鑒,學生通過閱讀《說起梅花》一文,可以從中得到啟發,如思路、取材、寫作手法等,有利於學生快速構思作文,臨場發揮。這種讀寫聯系的命題思路很好地體現了語言和思維的關系。

應該說2015年北京市高考語文試卷文學類閱讀,從內容到形式上都有了較大的變化,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實際閱讀運用聯系起來進行綜合考查,對今后的語文教學是有啟發的:如何在教學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如何守正語文作為母語學科的重要地位。

(點評專家:北京市通州區教師研修中心中學語文教研室主任 中學高級教師 徐南南)

長閱讀考查:

北京卷中首次設置長閱讀考查,頗具創新特色。這一創新題目貫徹落實了《北京語文學科改進意見》改革精神,堅持了能力立意與文化立意的導向。

現代長閱讀部分的命題關注了語文閱讀能力、學生綜合素養的考查。

從選料的角度說,所選材料具有可讀性和趣味性。三個非連續性文本的顯著特點是信息多、文字量大,對學生綜合多個文本材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了較高要求。試題圍繞20世紀中國印刷術業遇到的危機與挑戰、漢字激光排照系統的原理與技術創新、對中國古代科技的繼承與創新三個方面,選取了三則話題不同但內容相關的文本材料。三個文本將中國的漢字印刷術與世界強國的印刷技術的發展進行對比,從中國領先西方數百年、被成為“文明之母” 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印刷術說起,最后寫到國產照排系統——精密漢字照排系的自主創新與成功研制,標志著中國漢字編輯排版系和漢字信息處理技術達到了新水平,使外國公司退出了中國市場,在與外國公司的競爭中大獲全勝。這既是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查,也無疑是對學生進行的一次特殊的愛國主義教育,既可增加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同時也是學生對中國文化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從題型看,題目設問清晰,考查指向明確。考查綜合性強,將對語文基礎知識的考查,與閱讀考查結合在一起。同時,這一部分的考查注重基礎。一是題目重視對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考查,如:第5小題對漢字字音、字形的考查,第8題對成語的理解。二是考查了學生對文本中重要信息的提取、整合、歸納概括能力。

這些題目總體看來,所考查的能力各有側重,又相互補充,考查了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把握能力。在能力考查中滲透了對學生運用跳讀、略讀等閱讀方法的考查。

特別值得稱道的是,題目體現了命題者的人文情懷,這些題目貼近學生的日常復習,貼近教師的教學,試題對學生來說,不乏親切之感。

這些題目對我們教學的啟示是,語文閱讀教學既有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強化對學生閱讀基本技能的訓練,同時將其作為涵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點評專家:北京市海澱區教研員 黃玉慧)

來源:首都教育

(責編:萬子菱(實習生)、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