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俄羅斯女教師葉蓮娜在為黑龍江大學中俄學院四年級法學專業本科班學生用俄語講授國際私法課程。人民日報記者張光政攝
懂外語的不懂專業知識,懂專業的又難過“語言關”,咋辦?黑龍江大學校長何穎給出了答案。據介紹,黑龍江大學2011年同俄羅斯的新西伯利亞大學合建中俄學院,在全國率先試水“專業+俄語”的戰略人才培養模式,改變傳統教學思路,全方位引進俄羅斯優勢教育資源。自2013年3月至今,已經有100余名俄羅斯教師來到中俄學院為本科生授課,完成了8000余課時的教學工作量,佔本科生專業課程的70%。新模式培養的首屆本科生即將畢業,教學效果如何?讓我們去黑大一探究竟。
畢業季,中俄學院大四學生仍堅持上課
五月初,又到畢業季了。大學四年級的學生都干嘛去了?外出找工作?到圖書館自習准備考研?或者,在畢業之前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在黑龍江大學中俄學院,大四的學生還在平心靜氣地聽俄羅斯教師用俄語授課。若非記者親眼所見,很難相信這是事實。
日前,在黑龍江大學中俄學院的教學樓裡,來自新西伯利亞大學的俄羅斯女教師葉蓮娜正在用俄語為四年級法學專業學生講授國際私法課程。在另一間教室裡,俄羅斯教師葉菲莫夫正在給大三的學生講授生物統計學課,同樣是用俄語講的。據了解,當天同時還有5名俄羅斯教師在其他班級講課。
中國學生上外教的課能聽懂80%以上
聽外教用俄語講課,而且是國際法、生物統計學這樣的不是高大上就貌似很難很深奧很枯燥的課程,黑大的學生能聽懂多少?法學專業女生郭宇佳快畢業了。她對記者說,俄羅斯教師講課,她能聽懂80%至90%。她自信滿滿地認為,與其他外語類院校的俄語專業畢業生相比,她的優勢在於,她在大學期間既學習了法學專業,又熟練地掌握了俄語。記者接著問:“你畢業后有什麼打算呢?”她說,希望畢業后從事與法律相關的工作,比如為貿易公司做法律顧問,或到涉外律師事務所當律師。
郭宇佳的同班同學孫祁暫時沒有找工作的打算,因為他已被保送到新西伯利亞大學讀研了。俄羅斯老師講專業課時,他借助電子辭典,能聽懂90%以上。這不奇怪,因為他在上小學期間就開始學習俄語了,還在俄羅斯待過半年。在上大學期間,他除了積極掌握俄語這門語言工具外,還比較深入地學習了法律專業知識。他認為,現在很多的貿易洽談,單靠俄羅斯語言文學知識是不行的。如果沒有一定的專業基礎,就無法妥善處理各種國際貿易糾紛和起草政府間合同。
“專業+俄語”增強畢業生對未來信心
懂外語的翻譯人才不懂其他專業領域知識,而懂專業的人才又難過“語言關”。這是開設有外語專業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面臨的老大難問題。據黑龍江大學校長何穎介紹,黑龍江大學於2011年同俄羅斯的新西伯利亞大學合建中俄學院,採用“專業+俄語”的戰略人才培養模式,目的是打破中俄兩國多年交流中的人才瓶頸,培養精通俄語、熟知俄羅斯國情、又具備專業知識的專門人才。中俄學院改變傳統教學思路,從俄羅斯全方位引進優勢教育資源。
據黑龍江大學宣傳部提供的數據,自2013年3月至今,已經有100余名俄羅斯教師來到黑龍江大學為中俄學院本科生授課。俄羅斯教師所授課程佔本科生專業課程的70%。中俄雙方制定共同的培養方案並建立共同的實驗室,現已開設了數學與應用數學、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物理學、生物技術、金融學、法學等6個專業。
據中俄學院院長賈旭杰介紹,學院採取訂單式培養的制度。為增強人才培養的適應性、針對性,中俄學院已與中興公司俄羅斯代表處、國內最大的對俄購物商務平台賽格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地區著名國際貿易公司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形成校企聯合培養機制。中俄學院採取小班制授課,每班平均人數18-20人,一周6天授課,晚自習答疑,每班配備學業導師,隨時與學生溝通交流。
通過合作辦學,中俄雙方的辦學理念發生碰撞,正在對雙方產生積極影響。中俄學院在教學實踐中有選擇地借鑒俄方先進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課程設置方面,實驗課和討論課的比例不低於總學時的30%,主要採用案例式、討論式和學生自我講授式等方法開展課堂教學。在考核方式上,除筆試外,加大口試和論文所佔比重,突出培養和考查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俄語課程堅持月考制,成績計入期末總成績。俄方也從這種合作中受到啟發,不定期地邀請中俄學院的老師赴俄就教學改革進行研討,特別對中俄學院的管理經驗很感興趣,希望將來也能邀請中國老師赴俄羅斯講課。
“俄羅斯高校的一些教學理念和辦學思想,值得中方學習和借鑒。”中俄學院院長賈旭杰感慨地對本報記者說。據她介紹,在俄羅斯的一些辦得比較好的大學,實行開放式教學,師資的調配、學科的設置打破了學科和行業的壁壘。比如,新西伯利亞大學的教師大多同時又是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的研究人員,該校的法學課甚至請一位當地負責法律事務的杜馬議員來授課。
中俄學院副院長祖雪晴舉例說,俄羅斯老師講授理工科的課程,一般是將理論課、討論課和實驗課有機結合起來,其中討論課所佔時間甚至比實驗課所佔時間還長。這樣安排的理由是,很多思想的火花是在討論中激發出來的。
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院長白文昌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俄語+專業”的教學模式,的確對傳統的俄語教學模式帶來了挑戰。比如說,他所在的俄語學院以前偏重於俄羅斯語言文學的教學,新建的中俄學院則偏重於理工科和金融類專業。相比之下,后者的畢業生多掌握了一門專業,在就業時會對俄語學院的畢業生構成競爭。這種不利形勢迫使俄語學院在培養模式上進行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