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
人民網>>教育>>正文

“稀土之父”徐光憲辭世 獲博士學位當年便回國

2015年04月28日18:47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4月28日電 (記者林露)據北京大學相關人士証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稀土之父、著名物理化學家、無機化學家、教育家徐光憲今天辭世,享年95歲。徐光憲院士曾獲得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徐光憲院士被稱為“稀土之父”、“稀土界的袁隆平”,他在稀土化學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使我國的稀土分離技術和產業化水平躍居世界首位。季羨林先生曾評價道:“桃李滿天下,師德傳四方”。

徐光憲還熱心教育事業,為培養科技人才傾注了心血,曾發表論文400余篇和10本教科書及專著。由於在科學研究方面的突出貢獻,徐光憲1994年獲得首屆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北京大學首屆自然科學研究突出貢獻獎,2005年又獲何梁何利科學成就獎,2006年獲北京大學首屆蔡元培獎,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情系祖國

徐光憲的求學生涯,大多是在他半工半讀的情形下堅持完成學業的。在上海交大的本科學業是一邊讀書,一邊晚上做家教,並積極爭取獎學金堅持完成學業的。大學畢業兩年后,徐光憲參加並通過了國民政府教育部在全國各地區公開招考出國留學的考試,於1947年底隻身赴美,先到聖路易斯城的華盛頓大學化工系學習,一個學期后到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的暑期班試讀,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校聘助教獎學金。

1951年3月,徐光憲獲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導師和學校再三提出留任講師,並許諾生活待遇可以大幅改善,夫人可以專心攻讀博士學位。但那時抗美援朝已經開始,美國總統提出法案,可以給中國留學生美國國籍,但禁止回到新中國。這個法案要等待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的通過才能生效。這時,徐光憲夫婦倆抓緊商量,夫人高小霞說科學雖然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於是毅然決定放棄夫人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並克服重重困難,於1951年5月回到祖國。一個半月后法案通過,在美留學生便不許回國了。

4次改變科研方向

在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徐光憲為了適應國家的需要和安排,曾多次改變科研方向。“我一生在科研上三次轉向,在四個方向上開展研究。在這四個方向上,我的學生已大大超過了我。我比不上他們。”徐光憲如數家珍:他的學生黎樂民院士在量子化學領域,黃春輝院士在稀土配位化學和光電功能材料方面,高鬆院士在分子磁體方面,長江學者嚴純華在重稀土萃取方面……“都做出了非常好的成績,大大超過了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學生超過先生,我非常高興。”徐先生真誠地說。

徐光憲學成回國后,一直在北京大學工作,既從事大學教學,也做科學研究。這兩種角色他均演繹得十分成功。在徐光憲看來,講課比天大。在北京大學工作幾十年來,徐光憲一共講過物質結構、原子核物理導論、高等量子化學、化學統計力學、分子光譜理論、萃取化學等12門不同的課程。多年來,他講課從不遲到,而且他認為:“我從學生的臉上,看到他們對我的講課是滿意的,我就感到很高興,很幸福。我從小喜歡數理化,抱定科學報國的理想。這個理想終於能夠逐步實現,感到非常幸福。”

徐光憲獲得了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北大有許多優秀的學生,我獲獎的工作都是我的學生和研究團隊完成的,我只是這個集體的代表。”他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相關鏈接:

徐光憲,1920年生於浙江紹興。194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化學系,195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量子化學。回國后一直在北京大學任教。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歷任北京大學原子能系(后改為技術物理系)副主任、稀土化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主任、中國化學學會理事長、中國稀土學會副理事長等職。1994年獲首屆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5年再次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榮膺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責編:溫靜、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