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兩個月趙榮榮就要畢業了,但是她很可能畢業后有半年時間處於失業狀態。3年前赴美攻讀碩士學位的趙榮榮,決定回國工作,而這種“一畢業就失業”的情況,正發生在不少歸國留學生的身上。
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留學歸國人員達到36.48萬人,是同期出國留學人數的86.24%。其中,95%的歸國人員年齡分布在22∼34歲,這些學成歸來的年輕人發現,他們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國內嚴峻的就業形勢,還有一些特殊困難。
應屆畢業生求職有兩個主要時段:春季招聘和秋季招聘,他們在此期間可以集中向用人單位投遞簡歷,然后等待筆試、面試。但對於部分留學生而言,因為時間和空間的距離,春招和秋招,他們有可能哪個都趕不上。
時空距離讓留學生趕不上企業大規模統一招聘
留學生如果在國外進行網申,首先可能遭遇許多具體操作上的“尷尬”。“大部分網申是需要用手機號注冊的”,沒有國內手機號的趙榮榮發現她居然連第一步都進行不了。而在法國的潘曉律則因為時差,有一次漏接了國內企業的面試電話,因為那頭是白天,這頭還是半夜。
趙榮榮今年春招一開始就在網上投遞了簡歷,但由於沒有辦法回國參加統一的筆試、面試,錯過了一些工作機會。“每個學校的學制不一樣。”趙榮榮解釋說,美國現行的學制有4種,各個大學因學制不同導致畢業時間各異。“畢業回國時,春季招聘的時間已經過去了,我要等半年參加秋季招聘。”最讓趙榮榮擔心的是,畢業和求職拉得時間太長,她會失去“應屆生”的資格。
其實,國內有關部門因為知曉不同國家學制不同、學生畢業時間也不一樣,並不強調留學生是不是“應屆”。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旗下中國留學英才網的唐晶說,有的學生可能是今年畢業,要到第二年才能拿到証書,“所以對於留學生而言,沒有應屆生的概念”。
相對於國內高校學生往往在畢業前就已經敲定了工作,一離校就可以報到上崗的情況而言,多數留學生隻能在拿到畢業証之后才能回國找工作,必然會有長達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求職期和等待期。
海歸求職更需要“拼爹”“拼人脈”?
當然,不是所有的用人單位和所有的工作崗位都安排在春秋兩季統一招聘。對留學生而言,這一類型的工作機會是最理想的,但是要得到這些機會,則很可能需要人脈。
姜宇亮在英國拿到國際金融管理的碩士學位后回國工作,她說,在自己的留學生同學中,找工作“比例最大的真的是家人介紹”。
潘曉律身邊一些同學剛回國就找到工作了,她發現海歸在現在的環境下求職更需要“拼爹”、“拼人脈”。不過並不是打個招呼就能馬上工作,“只是說家裡人介紹,或者是身邊的朋友長輩介紹,可以有面試的機會”,姜宇亮補充道。
在美國學習商業管理的鄒清,大四時通過家人的介紹,獲得了北京一家私企的實習機會,她立刻申請休學半年,從大洋彼岸回來實習,“像我這樣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可能就放棄了”。
對此,有企業的HR解釋說,不同於有實力舉辦海外宣講會、招聘會的大型企業,中小型民營企業對留學生這一部分招聘資源的日常維護力度並不大,更傾向於利用社交網絡這樣的低成本手段發布招聘信息。郝雙目前是北京一家民營企業的招聘主管,她表示,通常身邊的朋友如果正好認識適合的留學生,“或者會說,我家裡哪個親戚可能要留學回來了”,就會直接轉發招聘信息或者推薦過來。
留學生的優勢已今不如昔
當然,回國就業最大的困境還是海歸的身價正在貶值,對這一點,在小語種國家讀書的留學生感受更為深刻。潘曉律回來后發現,國內一些用人單位除了知道英、美的一些國際名校外,對其他國家的高校並不了解。“自己的學校在國內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就算是所學專業排名靠前,但在國人眼裡,“這個學校跟一個野雞大學沒有什麼區別”。
因為出國留學的教育投入巨大,所以留學生普遍期待回來有較好的發展和待遇。姜宇亮回國后,感覺如今留學生與國內學生的差距不大。“其實職位和待遇是同等的”,只是在一些外企,尤其是大型的跨國公司裡,如果有學習培訓、外派出差、短期交流的機會,可能會看重留學生的背景。
郝雙認為,從用人單位的角度來看,企業對留學生的最主要要求,是其國際背景以及職業發展前景。“是否錄用留學生,跟市場的平均水平和公司的實際情況有關,當留學生的期望值超過了國內公司承受能力時,有些公司寧願選一些國內985、211高校的畢業生。”(黃儀婷)
(文中接受採訪的留學生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