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兩組數據。
一方面,中國2013年在美留學生人數為235597人次,中國留學生在全美國際留學生中所佔比重從2006年的11.1%上升到了2013年的28.7%﹔另一方面,中國2011年成為美國高中國際留學生第一大生源國。在美國公立和私立中學中持F-1簽証的中國留學生數量10年來增長了60多倍,從2003~2004學年的433人增長到2012~2013學年的26919人。
當前,中國的出國人數在進入新世紀后有增無減,同時,中國留學生低齡化趨勢明顯。我國政府應如何面對這兩種大潮的“侵襲”呢?對此,多名教育界人士、出國留學專家認為,關鍵是要最大程度地分享出國留學大潮的“人才紅利”,讓留學人才能夠學成歸國。
低齡化已成大勢所趨
日前,由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編撰的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4)》(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中國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韓國、新加坡、德國、瑞典和新西蘭等國的最大留學生來源國。
藍皮書還顯示,進入新世紀以后,全球學生跨國流動速度明顯加快,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學生人數增長迅猛,從2000年的近210萬人次增加到2012年的450多萬人次。
此外,中國高中生赴美留學熱潮涌動,已經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為何留學生的年紀越來越小?對此,《報告》的編著者王輝耀、苗綠指出,教育質量和職業發展是學生和家長選擇出國留學的最主要原因。首先,因為國外教育和考試制度相對寬鬆,考核指標相對多元,更注重培養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參與等。其次,國外很多高中是世界名校的搖籃,每年為美國著名高等學府輸送大量生源的中學被中國人稱為“小常青藤”。此外,迅速提高語言能力、培養獨立生活能力等也是很多家長提早送孩子出國讀書的原因之一。
應注重利用“人才紅利”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我國出國留學人數與留學歸國人數呈雙向增長態勢。
歐美同學會副會長王輝耀指出,根據去年發布的相關報告預計,未來5年內中國或將迎來回國人數大於出國人數的歷史性拐點,甚至吸引一批在國外工作生活多年、具備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士回流,這可以逐步緩解我國的留學赤字和人才流失。
《報告》指出,“留學紅利”是我國“人才紅利”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留學發展未來更應關注“留學紅利”。
王輝耀介紹,“留學紅利”分為“經濟紅利”和“人才紅利”。在國際社會,“留學紅利”早已成為發達國家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看,留學生都給其所在學校以及當地政府帶來巨額的經濟收入。更重要的是,留學生也成為發達國家爭奪世界人才紅利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潛在的高技能國際化人才,留學生是目前世界各國政府力爭吸引和保留的移民群體。
“因此,我國要加大力度吸引留學生回國創新創業,尤其是掌握高科技和專業知識的碩士、博士人才,以扭轉人才流失局面,積攢"人才紅利"。”王輝耀認為,同時,我國也應積極完善相關政策,留住來華留學的優秀人才。長遠來看,中國的“人口紅利”將枯竭,“人才紅利”方可推動可持續發展。
多措並舉讓人才為我所用
對於如何吸引人才回國,分享“人才紅利”,專家們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專家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但引進的來華留學生卻還不多。致公黨中央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榮譽教授張梧華指出,要充分動員和發揮海外華人、親華機構的作用和力量,下好中國留學工作的這盤戰略大棋。
他認為,隨著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提出的戰略、開展的工程和項目,都會在全球獲得各種議論和炒作,有的出於意識形態的原因,有的則源自文化、傳統上的差異或沖突。因此,充分動員、調動和發揮對當地文化深度了解、對當地思維方式和運作模式諳熟,在當地人脈資源豐厚、渠道廣闊的海外華人和親華機構的力量,是中國留學工作戰略達到事半功倍效果的重要策略和步驟之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則認為,留學人員中,既有學習高精尖科學技術的頂尖人才,也有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普通留學生。因此,國家應對他們有不同的針對性政策,讓“塔尖”人員發揮作用,為“塔基”人員做好服務。
王輝耀最后表示,要讓“走出去”的留學生願意回來,要下大力度“引進來”國外人才為我國所用,要博採國際教育體系之長“本土化”培養我國最需要的人才,這樣才能實現從“留學赤字”向“留學紅利”、從“人才赤字”向“人才紅利”的轉化。(記者 彭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