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人民網>>教育>>正文

2015江蘇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技巧:語態偷換

柳曉麗

2015年02月26日10:46  來源:中公教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2015江蘇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技巧:語態偷換

在江蘇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部分的片段閱讀中有類題型比較特殊,提問方式一般為“以下說法符合文意的是”或“以下說法錯誤的是”,這類題型由於其考點比較特殊,要找出選項與文段的不同點、差異點,考查考生尋找文段中細節信息的能力,此類題型為細節理解題,該題型考點比較多,其中包括了無中生有、主體偷換、時態偷換、數量偷換、邏輯偷換及語態偷換。中公教育專家發現,在所有的偷換類型中語態偷換比較特殊,考生要引起重視。原因如下:

原文:今年夏天我們班有少數同學參加了這個室外游戲活動。

選項:今年我們班有很多同學參加這個活動。

從這個簡單的例子可以看出,這個句子存在時態偷換(今年夏天換為今年)、數量偷換(少數同學換為很多同學)、主體偷換(室外游戲活動換為活動),這類偷換還是比較簡單易辨析的,如果原文與選項句顛倒即:

原文:今年我們班有很多同學參加這個活動。

選項:今年夏天我們班有少數同學參加了這個室外游戲活動。

那麼仍然存在此類錯誤:時態偷換、數量偷換、主體偷換。可是語態偷換與這類偷換有著本質的區別。例如:

原文:我們可能在周六舉辦讀書活動。

選項:我們肯定在周六舉辦讀書活動。

這個例子就是簡單的語態偷換即原文的不確定性換成了肯定性(“可能”換成了“肯定”) 顛倒過來再看這個句子:

原文:我們肯定在周六舉辦讀書活動。

選項:我們可能在周六舉辦讀書活動。

那這個句子還存在語態偷換的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這種改變是對的。其實這個考查內容與邏輯判斷有密切關系,邏輯關系為“所有”可推出“某個”、“某個”推出“有的”。

例如:我們班所有男生參加這次運動會。可推出:我們班有的男生參加了這次運動會。

因此在語態偷換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情況即原文如果是肯定性表述,選項是可能性表述,這樣的表述方法是正確的,這完全不同於其他的偷換類型。

【例1】隨著社會適應性逐漸提高,區分外部自我和內部自我的能力逐漸增強,兒童漸漸能夠比較實際地判斷社會交往情境,並根據這些判斷而表現出復雜的社會自我。同時,兒童自我結構的日趨穩定,使兒童能夠根據自己的內部價值標准和信念體系,以及外部情境的需要調整自己的行為。

以下說法,不合文意的是。

A.外部情境的需要是兒童調整自己行為的依據之一。|

B.兒童對社會交往情境的判斷能反映出自身的社會自我。

C.社會適應性逐漸提高,區分外部自我和內部自我的能力逐漸增強,使兒童的自我結構趨向穩定。

D.兒童的自我結構和判斷社會交往情境的能力幾乎同時發展。

【中公解析】這道要求選擇不符合文意的選項,很多考生會誤選D選項。因為原文的表述的詞語是:同時,很多考生就認為:同時改變成了幾乎同時,這就錯了,結果誤選D選項。因為原文是肯定性表述選項是可能性表述,為可推出關系。所以D項符合文意的。原文為並列關系,C選項為因果關系,所以C項不合文意,當選。

【例2】嚴密的邏輯論証,歷史上有一個確實的來歷:公開辯論。古典時代的雅典人好辯,還有一套民主選舉辦法,雄辯術風行,甚至還有一個奇怪的習慣:兩個人爭辯一件事,可以有彩金,誰辯勝就得彩金。辯証法的原意本是辯論,一方說話有漏洞,對方力圖辯駁,怕輸,就要嚴密,邏輯學顯然也是從這兒來的。

不符合這段話意思的是。

A. 雄辯術曾經在古典時代的雅典風行

B. 辨証法不僅僅是為了在和別人的辯論中取得勝利

C. 為一件事情爭論不休在古典時代的雅典可能是很奇怪的

D. 邏輯學的產生可能和古典時代的雅典人好辯有關

【中公解析】有同學會這道題目的D選型產生疑問,因為原文是“邏輯學顯然也是從這兒來的”選項表述為“邏輯學的產生可能和古典時代的雅典人好辯有關”。其實這個表述是完全正確的。因為原文是肯定性表述,選項是可能性表述屬於可推出關系。因此此題的D 選項是正確的。這道題要求選擇不符合為C選項,原文“雄辯術風行”與選項“為一件事情爭論不休在古典時代的雅典可能是很奇怪的”完全矛盾,所以答案為C選項。

      來源:中公教育

(責編:趙新寧(實習生)、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