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人民網>>教育>>正文

大三學生創業APP微信賣包子

2015年02月25日08:22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大三學生創業APP微信賣包子

  2014年10月8日,劉伯敏在江寧合伙人創業聯盟基地門口。受訪者供圖

  蒸籠掀開,水蒸氣“噗”地一聲涌了上來,瞬間將劉伯敏淹沒。

  這是2月14日,和善園包子鋪在竹山路的新店開張不久,總經理劉伯敏在廚房裡和廚師們度過了情人節。

  竹山路的包子鋪與和善園其他一百多家店鋪都不同。這家店緊鄰地鐵站和市民廣場,有可以用餐的大廳。劉伯敏對這家店極為看重,隻要有客人來,劉伯敏就會驅車將他們帶到這裡。

  它代表了劉伯敏的最新規劃:開進社區,“讓晨練結束的市民能第一時間吃到包子”。

  此前,26歲的“包子哥”劉伯敏的策略以“新”著稱。在南京城,他大力推廣包子的互聯網營銷,強調“快節奏”為上班族服務,迅速佔領市場。一年擴張后,他開始思考“節奏放慢”。

  這是劉伯敏“做包子”的第二年,但他已經開始想到了未來:要做最好的中式快餐。

  大三當上總經理

  上午八點半,劉伯敏進入位於南京市軟件大道三層的辦公室。在會議室裡,他拿出一張任務表。

  “這個昨天完成了嗎”,“完成了”,“好”,劉伯敏低頭在紙上畫下一個鉤,而沒有完成的事項,他會畫下一個叉。

  這些鉤和叉,將成為員工考核的標准,牆上張貼的上個月員工考核表中,劉伯敏得分最低,“下屬的表現,直接決定我的評分,評分低,說明下屬有人做得不夠好”。

  劉伯敏有獨立的辦公室,但他幾乎不呆在裡面。例會結束,他坐到大廳的空工位,辦公桌上,有一整套“微營銷教學”光盤。

  劉伯敏皮膚有些黑,頭發吹得一絲不苟。社交的熟練程度,幾乎看不出來是個26歲的小伙子。

  2013年,劉伯敏來到和善園成為總經理,沒人想到,這個新晉領導真正的身份是南京工程學院的大三學生。

  上任之初,劉伯敏不敢和同事多提起自己的身份,“怕他們不服我”。

  剛接手,他將公司的管理結構改變成“線性管理”,隻和四名總監交接,降低溝通成本。

  他有自己的理念,“少談人品,多談人性”。

  瘋狂創業的大學生

  新店考察期間,劉伯敏患上了重感冒。採訪當天,他在醫院匆匆輸完液后,又回到公司處理事情。熟悉劉伯敏的朋友說,劉伯敏和讀書時一樣,都是拼命三郎。

  “我童年太飢餓了。”他解釋說。

  劉伯敏是甘肅隴西人,父親是代課老師,母親賣水果補貼家用,“一毛錢的冰棍都吃不起”。

  2009年,20歲的劉伯敏經過兩次復讀,考上南京工程學院,成了村裡第一名大學生。他的學費是自己的打工錢加上父母跟鄉親拼湊出來的。

  從大一開始,劉伯敏試遍各種兼職:洗盤子,發傳單,開奶茶店……吃穿不愁后,劉伯敏開始不滿足,“大學生創業不能是擺地攤,不然對不起大學生這三個字”。

  機會出現在大二。劉伯敏帶領團隊參加了一次全國創業大賽,獲得全國二等獎,拿到了二十萬獎金。

  他把團隊八個人召集起來,“這二十萬我們要全部拿出來開公司”。

  同學們覺得這想法有些瘋狂。經過協商,最終劉伯敏拿出十萬分給成員,另外十萬,他們創立了一個公司,卓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這是一家新媒體公司,負責幫企業用戶開發APP、微信營銷等。大二下學期劉伯敏的身份已成公司老總。

  包子生產銷售網絡化

  2月15日下午,仍在感冒中的劉伯敏參加了一個企業家沙龍。這是年底前本土企業家們的最后一次聚會。

  劉伯敏習慣把公司事務安排在上午。下午,他會開著車參加南京城內的沙龍、講座和聚會。

  也常有人邀請劉伯敏為大學生們做創業講座。劉伯敏給自己總結了幾個關鍵詞:臉皮厚、資源。

  剛入大學時,劉伯敏長相老成衣著寒酸,在各類學生組織的面試中落敗。他把初中時的“清秀”照片交到學生會,才被錄取。但他們看到劉伯敏本人,“發現上當”。

  劉伯敏表現努力,很快當上了學生會副主席。學生會的人脈,成了劉伯敏創業的最初資源。

  卓遠公司成立后,劉伯敏業務稀少,“困難時3個月發不出工資,在學校打兩個菜,5份米飯大家省著吃。”

  劉伯敏尋找各種企業家聚會,為公司尋找新項目和投資人。在一次聚會中,他結識了和善園創始人沈春龍。

  “和善園”是南京老牌連鎖包子鋪,其靠口味來營銷方式在競爭中已有些落伍。

  沈春龍看中了劉伯敏的新媒體經歷,認為他能帶來新鮮血液。

  對劉伯敏而言,也許是童年的飢餓太過深刻,他一直想開一家餐飲店。

  兩人一拍即合。劉伯敏將卓遠托付給同事打理,自己到和善園擔任公司總經理。

  經過市場調研,劉伯敏決定瞄准都市年輕人。他對包子鋪進行了互聯網改造。

  考慮到年輕人早餐時間少,劉伯敏開發了APP和微信預訂包子渠道。年輕人可以下午在網絡上預訂包子並付款,第二天直接到附近的包子鋪取預訂好的包子。此外,還支持網上預約外送。

  參考西方快餐店,劉伯敏投資七千萬新建中央廚房,對面料和餡料進行標准化控制,保証了各店口味統一。

  店鋪選址方面,劉伯敏在微信中開放平台,顧客可在平台中上報可開地點,劉伯敏親自帶領人員考察,一旦決定開店,上報者可以獲得數千元的獎勵。

  一年間,和善園在南京迅速擴張。劉伯敏接手時,和善園有70家門店,如今已經擴展到170家門店。

  江寧合伙人

  2月16日下午,聽說照片要上新京報,他特地開車前往附近的理發店,要求店員為他整理發型,“這是要上報紙的,你幫我好好搞搞”。

  劉伯敏關注時事新聞,他的偶像是李克強總理,“他有很多經濟改革,也鼓勵我們創業,不然的話,像我這樣草根起家的想都不敢想”。

  如今,劉伯敏依然在南京郊區租房,開一輛便宜的國產轎車。

  想到當年學生時期的創業艱辛,劉伯敏在江寧區團委的幫助下創建了“江寧合伙人”聯盟並擔任會長。這一項目將分散的創業團隊聯合起來去承接大項目,變成小創業團隊的橋梁。

  身為總經理的劉伯敏仍認定自己是“大學生創業者”。盡管他帶領的和善園,截至去年11月份,已有1.2億銷售額。按照包子行業至少10%的利潤率來算,去年劉伯敏和他的團隊淨賺千萬。

  危機並非不存在。之前開的幾家堂食包子鋪,因為各種問題經營不善,新模式仍需試驗。此外,南京市場已經飽和,和善園想要發展,必須進入蘇南甚至上海。然而,上海餐飲業競爭激烈,劉伯敏仍苦尋突圍之路。

  不過,劉伯敏仍拿出了“拼命三郎”的架勢,“我不僅要把包子賣到上海,還要賣到北京,賣到美國。”

  【同題問答】

  新京報:創業過程中你遇到最困難的經歷是什麼?

  劉伯敏:剛創業的時候,接過一個二十萬的項目,那時候沒法律意識,做完之后公司不給錢,人也聯系不上,我們隻能借錢把投入先墊上,最后還是欠十萬,那個時候我們團隊幾個人吃泡面吃了整整半個月,直到有投資人給了我們十萬,我們才渡過難關,不然,真不知道當時還能不能撐下來。

  新京報:新年願望是什麼?

  劉伯敏:我的新年願望有兩個。一是把包子做好,把和善園做成世界餐飲品牌,二是如果有機會,我希望能見到李克強總理一面,告訴他我的創業故事,也分享給更多年輕人。(記者 胡涵)

(責編:林露、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