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
人民網>>教育>>正文

羊城晚報:學生跪拜父母,可敬還是可怕?

張傳發

2015年01月13日18:31  來源:羊城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學生跪拜父母,可敬還是可怕?

  孩子向父母下跪場面感人

  據新聞晨報報道:日前,在上海嘉定區一所學校舉辦的“孝敬文化節”上,800多名學生齊刷刷在父母面前下跪磕頭,親口向父母表示感謝,在父母的頭上拔下一根白頭發,永遠留念。現場,不少學生和家長都淚流滿面,場面感人。

  一位學生代表說,平常在家,雖然也能感覺到父母的關愛,也感動過,但是從來沒有說出來。“感覺很難為情的,不好說出口。今天大家都說,我也就說了。要是平常,感覺很肉麻的。”

  在現場跪拜父母的儀式上,數百名學生集中在大廳裡,站成四排,父母坐在跟前。全體學生在《孝親敬老歌》和《跪羊圖》的背景音樂中,向自己的父母長輩行三跪九叩之禮,然后膝行至父母面前聆聽父母教誨,親子促膝互動交流。

  家長何女士說:“別說孩子,連我們都沒有親歷過這樣的活動。在這樣庄嚴的儀式下,通過實際行動感受傳統文化,這比看書印象更深刻。”該校校長傅建清說,接下來他們會定期舉辦這樣的活動,弘揚“孝道”文化。

  然而,這個活動卻遭到了作家、教育學者葉開的批評。他指出,人和人之間,包括父子、母女之間,其正常的關系是相互尊重,是將心比心的理解和溝通,而不是依靠類似搞活動、做秀的方式,來強行推廣所謂磕頭、膝行這樣非人性的禮教。他還認為,這種方式違背孩子的意願,強迫孩子做這樣的事情,有違《未成年人保護法》。孩子對父母的愛可以有各種方式表達,但不是這種被要求下跪的可怕方式。

  葉開說,90年前,魯迅先生在著名的《二十四孝圖》裡猛烈批判過封建禮教的可怕,對其非人性的性質有深刻的揭露。他以孔融讓梨等例子深刻地揭露孝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糟粕,而人道主義和人性光輝,才是中國文化中的精髓。

  大家怎麼看?

  一人一嘴

  上海一學校辦孝敬節,800學生跪拜父母,家長感動落淚,有專家卻批“下跪”是可怕的表達方式

  我贊成葉開的觀點。學校作秀,累及孩子。跪,是古禮不錯,但這當中含著強烈的不平等,確實不宜給孩子們如此的心理暗示。孝與跪,沒啥必然聯系。

  @在后

  以前是不跪則不孝,后來是一跪就糟粕,都未免意識形態化。形式是蒼白的,關鍵是如何詮釋。當一跪不是無條件順從,而是對父母當年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一種感恩,又有何不可?

  @阿二

  中國人總是習慣於用膝頭而不是用心頭來表達信仰、尊敬、孝順和親愛等,但膝頭與心頭的距離隔著大半個人,很難一致。

  @龍兄

  難道站著就不能盡孝?!誰來說說為什麼?

  @老錢

  當文化傳承在上世紀已經斷裂后,跪拜在當下社會的語境中,肯定不是最自然的禮節與孝順方式。

  @知遇

  現實社會中,有些人一味追求“現代個性”,蔑視傳統,面對生身父母,“膝下很有黃金”﹔有些人為名為利,不惜頻頻下跪,奴性很重,“有奶便是娘”。

  @湖一刀

  什麼是“孝”,可能每個人心裡會有一杆秤。如果將來我還沒死的時候,我兒女哪天突然跪我,我可能會覺得很奇怪,覺得“大吉利是”。但如果我生病的時候,他們都不理我,我就會覺得很悲哀,覺得兒女不孝。

  @一派胡言

  800多個孩子、800多個家庭,竟然沒有人對這樣的孝舉表示疑義,可見我們的服從教育、奴化教育做得有多麼成功。有人想到跪、有人服從跪、有人享受跪,在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完成一個教育“壯舉”,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跪的生態鏈。這些下跪的孩子中,有幾個在家幫父母洗碗掃地?這些被跪的父母中,有幾個不是在家做牛做馬?這一跪就天下太平、人人皆孝了?可見孝也是一件易事。

  @金槍魚

  “三叩九拜”蘊含了封建孝道的本質,這樣的跪拜也只是有“孝”其形,而失去“孝”其神,很難說身子“跪”下去,孝心就“站”起來了。對於可塑性很強的未成年人來說,教育他們心懷感恩,孝敬父母是應有的功課,但是無論採取何種方式,都要建立在父母和孩子同等人格的基礎之上。

  @樊樹林

  學生親身用跪拜的方式感恩父母,其感化人的效果,遠勝過我們在講台上枯燥無味的說教。

  @汪昌蓮

  儒家文化中的“孝德”不是無條件、無原則地服從的“孝道”。據史料記載,曾子問孔子:兒子不管什麼事都聽從父命,算不算孝?孔子說,若父親的話符合“義”,兒子要聽從,當父親有不義的言行時,兒子要直言勸告,據理力爭。在今天,無論從儒家思想本意看,還是從現代教育理念看,跪拜儀式下洗腦式愚孝就是魯迅筆下禮教的殘余,亦即文化糟粕,它與感恩教育的本質相去甚遠。

  @王傳濤

  與其讓孩子以這樣的方式來表達孝道,還不如教育家長好好地孝敬老人,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牛頂柏

  這些形式那些受漢文化影響的國家都還記得,我們倒是忘了。這樣的教育雖然重於形式,但形式也是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就像新年的煙火和餃子,沒了,年也沒有味道了!

  @ZFAir_NAVY

  中國人大多是家庭的附屬品,是父母的私有財產,現代教育應當提倡父母與子女的個體人格是平等的,應當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別再出現父輩的大包大攬和子輩的愚孝了!

  @好好的白菜

  如何闡釋“孝”的含義是問題關鍵所在。兒女跟父母的關系,應先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價值觀上,任何一種下跪和磕頭的行徑,隻能把“孝”引向“順”,也即表達謙卑和順服的語義,這種所謂孝道,背離了自由、平等和博愛的人本主義價值基本,跟愛沒有本質關聯。

  @朱大可

  今天跪完明天該怎麼頂嘴還怎麼頂嘴。

  @膽小鬼

  就禮節而言,表示“孝敬”,可以行禮,也可以鞠躬致意,包括“擁抱”、“握手”,這些現代禮儀比起“跪”,起碼體現出一種“與時俱進的文明”。當然,特定情境之下,“情不自禁”,有的人表示感恩,偶爾一“跪”,也未嘗不可。

  @張傳發

(責編:胡雪蓉、楊磊)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