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灣村小唯一的兩個學生魏光東、楊飛在認真聽講,對於兩個孩子來說,能在家門口讀書,已經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了。由於基礎比較差,兩個孩子上課比較吃力,老師都經常教的慢一些,讓兩個孩子能聽得懂、聽得進去,跟得上進度。
堅守38年 為6個孩子站好最后一班崗
爬上一段長長的坡坎,報國村小學就在報國寺后,兩間嶄新的教室代替了破舊的老教室繼續承擔著教書育人的“工作”。
1976年,高中畢業的王祥雲踏入了報國村小學,成為了一名代課老師,漫漫育人路,一走就是38年。
今天上午,王老師同時給兩個年級的六名學生上語文課和數學課。教室裡沒有燈,在昏暗的環境裡,二年級的黃雨欣、劉蓉看著破舊黑板上新學的生字,大聲地朗讀著,雖然有點走音,但孩子的那股勁頭讓人動容。與此同時,三年級的姚全彬、陳佳斌、陳學萍、唐艷正在寫作業,練習新學到的課文。王老師在兩個教室裡來回穿梭,同時給兩個班的學生上著課。
王祥雲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這兩間教室都是去年剛修建起來的,但是一直沒有牽電線,教室裡也沒有燈、也沒有水,用電用水隻能跑到下面的老教室裡去。”
報國寺小學從解放前就存在了,一直到現在,最多的時候,學校有小學、初中共九個班,200多個學生。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王祥雲如數家珍:學生多的時候,我們有五個老師,那個時候一個班三四十個學生,是附近比較大的學校。
現在,報國小學還有兩個年級6個學生。吳文和和王祥雲為這6個學生一直堅守著,兩個老師一人上一天課,在學校裡開了語文、數學、思品、生命生活、體育、音樂等課程。王老師說:“本來還應該有英語課,但是我們實在不會,沒法教,就沒開了。”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