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考生不准私下見導師,誰來監管?

2014年02月20日19:39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考生不准私下見導師,誰來監管?

  本報資料圖片

  “給想報考的導師發了無數條短信,沒有回應,誠摯地發了封郵件,沒想到導師回復說:好好復習!”2013年底,教育部出台考研新政,明確規定2014考研復試前導師、考官不得與考生單獨接觸。揚子晚報記者昨日調查中了解到,8成以上初試成績靠譜的考生在忙著找導師,就像學長們傳授經驗說的那樣,“你不找,你傻呀”。不過在新政下,不少考生碰了壁,部分導師採取“冷處理”。也有導師提醒考生,別弄巧成拙了。 實習生 錢勇 揚子晚報記者 蔡蘊琦 張琳

  ■記者調查

  8成考研學生正忙著聯絡導師

  打電話發郵件去辦公室,考生用盡方法找導師

  記者昨調查了20名初試成績不錯的考生,除了3名考生表示還沒想好報考哪位導師外,其余考生都在忙著與導師聯系,他們當中不乏成績和能力有絕對優勢的。一位理科專業學生王鑫剛告訴記者,當做出考研的決定時就開始聯系導師,“通過在那所學校讀書的同學,要到這位導師的電話。發過幾條短信給他,初試成績出來后,打過一次電話,不過他沒有接。”王同學表示,特別在考外校的研究生中,主動聯系導師的現象格外普遍。記者調查中了解到,考生聯系導師的方式多樣,除了常見的打電話、發短信、發郵件,還有去辦公室拜訪,或者採用“曲線救國,旁敲側擊”的方式通過師兄師姐、同專業或同校老師引薦的,可謂煞費苦心。

  和導師聯系上了,考生會說點啥呢?“向導師表達想跟他讀研的意願,了解該校該專業的學術側重點,以採取有針對性的復習,最直接的,能在面試時讓導師關注自己。”有些學校部分專業復試中仍有筆試項目,這時候提前聯系導師獲取信息就可以免去很多無用功。姚同學報考本校跨專業研究生,報考一年前,他就跟跨專業導師混熟了,“雖然復試政策沒出來,導師已經告訴我復試比例,大致的考試時間,復試要考寫評論等。我覺得還是有優勢的。”大部分考生表示,哪怕混個臉熟呢,求導師關注自己。

  與導師聯絡是想在復試中“佔先機”

  復試前為何找導師呢?採訪中,考研同學告訴記者,幾乎所有學長都會建議學弟“復試前務必與導師聯系。”黃同學報考的是上海某大學的兒童文學專業,報考前她先與該校的學兄學姐取得了聯系,了解一下復試的流程和往年的出題風格,以及導師的決定權在評分中的比重。“學長們建議,應該先與報考導師聯系。”黃同學告訴記者,復試的書目就是該校一位導師的著作,內容為他對一些兒童文學經典作品的看法,“如果能與他取得聯系,就能佔先機了。”何況學長們說了,“你不找,人家都找,你傻啊。”考前找導師的風氣代代相傳,延續了下來,“不找怕吃虧啊。”

  不少導師短信不回手機不接

  記者採訪中發現,學生雖然忙著聯系導師,但碰壁是常事,短信不回,手機不接,出題導師的人選也處於保密狀態。考生小劉報考本校的研究生,他復試的面試導師就是他本科的專業老師。17日查分入口開通之后,他查到了自己的初試分數,399分,比去年高了近30分,盡管分數線尚未公布,小劉也基本確定自己能進復試。小劉嘗試給導師發了幾條短信,沒有回應,第二天,又發了好幾條求助短信,依然沒回音,19日他嘗試性給導師發了封郵件,詢問如何准備復試的筆試和面試。這次有回應了,導師在郵件中回復:“招生網站上給出了指定書目,好好復習!”採訪中,多名高校教授坦言,每年到復試前,手機被各種短信、電話、微信、私信轟炸,對自己的教學和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本校的學生不用說了,還有很多陌生同學,更夸張的是,還有家長給我打電話說情,甚至提出請我給孩子輔導的要求。”這名理工科院校的教授認為,大部分教授復試前不會與考生單獨接觸的,如果有交流多半是鼓勵性質的,最多解釋解釋政策。

  ■導師建議

  與其找導師不如好好復習

  “其實在教育部發布通知前,老師們已經這樣做了,隻要是參加復試的學生提出和老師談談都會直接拒絕,這是為確保考研的公正公平。”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博導駱冬青教授告訴記者,這個時候求見導師,反而會影響自己在導師心目中的形象,得不償失。而且現在的復試程序設置相當嚴謹,就算見了導師的面也鑽不了空子。“以文學院來說,初試佔40%,復試分筆試和面試,筆試和面試各佔30%,筆試兩門專業課由四位老師聯合出題,面試是由5位老師組成的,各自獨立打分。你總不能每個老師都見一遍。而選擇導師也不是考前確定的,是進校后雙向選擇再定,所以,與其動腦筋見導師還不如好好准備看書復習。”記者了解到,東南大學、河海大學等理工科院校也採取多名導師面試一名考生的形式,導師們各自打分,與報考導師提前認識並不會加分。

  ■記者追問

  不允許見面,究竟誰來監管?

  有教育專家認為,高校考研復試由各自學校自行完成,教育部出台相關文件,復試前導師、考官不得與考生單獨接觸,是為了規范考研紀律,讓考研更加公開、透明,有其積極意義,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缺乏有力監管。記者調查發現,高校並沒有出台相關配套措施,部分考生,特別是報考本校的學生,佔地利之便,完全可以與導師取得聯系。專家認為,盡管有教育部的規定,但尚無可行可考的監管措施,一方面學生尋求指導的願望很強,另一面隻能靠導師的職業操守,自覺維護人才錄取機制的公平性。一旦存在暗箱操作的現象,難以得到有效遏制。

(責編:歐興榮、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