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教育改革:教師流動,縮小校際差距

董洪亮

2014年01月09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教師流動,縮小校際差距(教育視界·聚焦教育綜合改革之教師流動)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把實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作為破解擇校難題、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這一要求進一步提升了加強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近年來,城鄉之間、區域內學校之間義務教育師資水平總體上仍存在明顯差距,已經成為制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突出問題,也是擇校現象的主因。教育部近日表示積極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加大改革力度,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各地已經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了積極探索。當然,校長教師交流還面臨一些需要正視和解決的問題。

  小學、初中共9年的義務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因為由政府提供,所以其公平性備受關注。普及了義務教育,孩子們有學上了,怎麼保障他們上好學?在薄弱學校、農村學校硬件已經明顯改善的情況下,校長、師資的水平是其中的關鍵,學生、家長普遍認為“擇校即擇師”。因此,讓教師、校長在一定區域內流動起來,就成為破解擇校難題、讓公眾感受公平的重要一招。

  “縣管校用”,頂層制度設計給力

  教師由“學校人”變成“系統人”

  記者日前在江西省宜豐縣新昌鎮、棠浦鎮和山東省兗州市漕河鎮管口村等地採訪,發現當地最好的建筑是學校,而且電腦、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設備都已經“落戶”學校。

  這並非個別現象。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努力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准化建設成效顯著,中央和地方投入3000多億元實施的校舍安全工程,讓學校成為家長放心的地方,在一定區域內學校之間硬件的差距明顯縮小。同時,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標准大幅提高。

  當下,學校管理水平、師資水平的差距成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突出問題。學校差距大,最大的差距是師資。

  對此,各級政府一直在努力解決。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說,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辦學條件是基礎,師資配置是關鍵。教育部正在會同相關部委,加快研究制定《關於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的若干意見》及配套措施。據悉,這項工作進展迅速,已經廣泛征求了校長、教師、教育行政部門和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將於近期出台。

  據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許濤介紹,這次師資流動改革側重五個方面,一是率先實現縣域內教師校長資源均衡配置,逐步在更大范圍內推進﹔二是擴大交流范圍,在同一所學校連續工作或任教達到規定年限的校長、教師均應交流,推進校長教師在城鄉學校、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鄉鎮中心小學與村小學及教學點之間的交流﹔三是輪崗交流制度與共享優質校長教師資源相結合,鼓勵採取學區一體化管理、學校聯盟、名校辦分校、手拉手、教育集團等辦學模式和手段﹔四是強化激勵保障機制,在編制核定、崗位設置、職務(職稱)晉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評優評先等方面實行一系列優惠政策﹔五是建立“縣管校用”的義務教育教師管理制度,使教師由“學校人”變成“系統人”。

  1999年至今的15年間,國家先后出台了與教師流動相關的12個政策文件,以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尤其是2010年國家教育規劃綱要和2012年《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國務院關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的頒布實施,有力地推動了區域內教師流動輪崗。

  因地制宜,各地探索改革新路

  7種方式推進教師校長流動

  在探索校長教師流動新路徑上,許多地方因地制宜、各顯神通。全國已有22個省份出台了關於推進教師流動的相關政策,並開展了改革試點。

  目前,各地主要形成7種方式推進教師校長交流,並已取得一定成效。這些方式包括定期流動、支教、對口支援、教育聯盟、走教制度、送教下鄉及優質教師資源輻射。

  江西省宜豐縣建立城鄉小學同盟,促使學校管理人員、教師流動。宜豐縣分管教育的縣委常委、副縣長盧翔說,在試行的基礎上,2012年秋季學期正式開始,圍繞硬件、師資、管理等方面,全縣城鄉小學異質劃片,建立4個教育同盟,同一同盟的城鄉教師雙向交流,參加交流者為教師總數的10%,其中包括班主任、學校中層以上干部,每輪交流時間1年,政府出台文件,在職稱評聘、福利待遇等方面向交流教師傾斜。同盟運行1年多來,農村學校有了明顯的進步,全縣教育教學質量監測顯示,有的農村學校教學成績甚至超過縣城學校,有的綜合排名緊靠城區學校。

  劉麗紅是宜豐縣縣城新昌三小的數學教師、總務主任,2012年曾交流到棠浦鎮中心小學任教。她說:“我經常在棠浦鎮中心小學上示范課,也聽該校老師的課,還幫帶新來的教師,與教師們課下進行了許多教學業務交流。潘有倩是我班上一個學生,開始她數學考60分,學習比較困難,我把她當作妹妹、朋友,她也很喜歡我,期中數學竟然考了100分。我回到縣城后,我倆之間常常電話聯系,她與我商量同學之間的關系、上哪所中學等事情。鄉村教師以校為家,他們的敬業精神和責任心,非常值得我學習。”棠浦鎮中心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師黃菊蘭去年交流到縣城的新昌六小任課,她說:“通過新昌六小同行的傳幫帶,我提高了教學能力,特別是豐富了電腦制作課件的方法,還獲得了全縣講課比賽一等獎。”

  江蘇省規定“各縣(市、區)每年教師交流比例不低於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5%”。安徽省日前發布的《關於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每年義務教育階段教師交流人數佔教師總數的比例不低於10%,城鎮學校新進教師原則上先到農村學校任教2年以上,積極推進教師“無校籍管理”。浙江省計劃以縣(市)為單位,全面建立教師交流輪崗制度,校長、教師在同一公辦學校連續任職達到10年、12年,均應交流。河北省邯鄲市已建立市直學校對口支援縣(市、區)農村教育長效機制,每年選派1000余名城區教師到農村支教,農村教師則到主城區學校挂職學習、跟崗培訓,省骨干教師、特級教師到農村巡回講學。

  到2013年底,全國已經有22個省的239個縣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縣國家督導認定。這些縣通過校長、教師流動,使得本縣域內小學、初中的管理水平、師資水平基本均衡。

  正視現實,流動涉及多方利益

  如何保障“流動”有吸引力

  各地積極推進校長教師交流,取得了有益經驗和積極效果。但是,全國進展還很不平衡,一些地區校長教師交流的覆蓋面不夠廣,交流的力度不夠大,激勵保障措施不夠完善,個別地區的校長教師交流工作甚至流於形式,沒有取得實效。

  實事求是地說,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是件難事,因為交流輪崗直接關系到校長教師以及學生、家長、學校等多方利益。“流動”處理不好會造成新的不公平,影響教育質量整體提升。

  那麼,如何保障“流動”盡可能讓各方都接受、又有吸引力?

  教育部正在制定校長教師交流的激勵保障機制,讓參與交流者經濟上受到優待、精神上受到鼓勵、地位上得到彰顯、事業上得到發展。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李新翠認為,要制定科學的流動方案,保証流動過程的合理、公正、公平、有序。教師流動到新的學校之后,面對新環境,可能帶來福利待遇、交通住宿、孩子就學等問題,需要教育行政部門的關懷,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北京市教委負責人李奕認為,交流輪崗可以促使校際文化融合,但也需要注意各自長期積澱的特色校園文化。江蘇省教育廳負責人說,將建立教師流動監督、補償和考評激勵機制。陝西省寶雞市教育局局長蘇永興說,義務教育學校新任校長必須有在農村學校工作的經歷,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參評省特級教師、縣級及以上名師名校長和申報高級職稱時,須具有在交流學校的任職經歷。

  有專家建議,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周轉房建設、職稱制度改革等措施需要加強。

(責編:潘金潔瓊(實習生)、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